当前位置:易舱网 > 海运知识

上海港:大力构筑港口物流产业链

2010-09-25 10:21:37 By: 易舱网 - 在线订舱 尽在易舱 - Yicang.com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步推进,港口物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世界大型港口,上海港的物流发展具有什么优势?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未来港口物流发展的着力点又在哪里?

  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9月18日发布的最新资料显示,1—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新加坡港的1901万标准箱,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叉点,背靠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区和长江沿线腹地,拥有包括洋山深水港区在内的集装箱泊位42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82个,全球最大的20家船运公司全部进驻上海,航线涵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在我国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优势:腹地辽阔+航线密集
  上海港腹地辽阔。据上海港口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其腹地经济对上海港发展的支撑力度最大。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GDP总值达到了3.4万亿元,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37.26%。与此同时,长江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内陆大河。”

  通过实施长江发展战略,长江流域不少省市从上海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量持续增长。其中,湖北省从上海口岸出口的集装箱量约占本省出口的98%;江西省通过上海水运中转的集装箱总量占本省口岸集装箱总运量的97%;湖南省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的集装箱量约占全省总量的40%;安徽省通过长江从上海进出口的货物占全省进出口货物的25%。另外,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外来物资运输也由珠三角改从上海航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

  与此同时,上海港还具有航线密集的优势。该港航线数目前已达300条,遍布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以及东北亚、东南亚等地的班轮航线有200多条。目前,该港集装箱月航班密度已近2000班,内支线集装箱航班超过了1000班,成为中国内地集装箱航线最多、密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港口。据了解,全球最大的20家船公司已进驻上海,在上海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的外国航运公司已逾80家。上海港逐步成为世界物流链上的重要枢纽。

  除此,上海港的港口作业能力较强。上海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共有生产性泊位13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集装箱泊位26个,全年货物通过能力为1366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为850万标准箱。

  上海港还十分注重提高集装箱装卸效率。早在2008年,该港集装箱码头最高装卸船时量已达529.23箱/小时,集装箱桥吊单机台时量最高达到81.85箱/小时,集装箱船舶的平均在港时间已下降到25小时。

  港口物流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截至2009年年底,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但该港的自动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港口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以鹿特丹港为例,鹿特丹港拥有最先进的现代化全自动装卸设备,例如双吊杆货柜起重机、多重拖车系统、自动导引车、无人操作堆积起重机、电脑辅助船舶规划系统等设备。鹿特丹港配置了与最新一代货柜船相配套的装卸设施,在位于海边的玛期夫拉克特新港区三角洲2000-8号码头对货柜进行全自动的装卸,各种运输方式或者直接与货柜码头相连或在码头附近。

  另外,上海港的集疏运功能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还有不足。同样以鹿特丹港为例,在鹿特丹港中转的货物通过适当的运输模式,货物可在48小时内运到欧洲内陆各目的地。荷兰的高速公路运输与欧洲的公路网直接连接,覆盖了从英国到黑海、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目前,在鹿特丹和德国之间建造的先进铁路,将使铁路运输方式更具吸引力。一方面铁路运输污染小,另一方面效率高、费用低。

  而上海港的货物80%是通过公路运输完成的,铁路运输量不到1%。尽管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络比较发达,然而公路运输费用很高,尤其是运输距离大于500千米时。该港的两个主要港区——外高桥港区和洋山保税港区的码头都没有铁路集装箱装卸线。集装箱码头与铁路装卸线相分离,铁路达到的集装箱必须通过集卡短驳到码头。相反,海铁联运进口集装箱需要从码头短驳到铁路车站装车发运。这样,集装箱在洋山港中转就比在鹿特丹港中转增加了两次装卸车和一次驳运作业,不但增加了费用,延长了货物在港的时间,而且对海铁联运运输组织、“一关三检”作业、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都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上海港临港新城的21.5平方千米物流园区正成为国际、国内著名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保税物流园区、非保税国际物流园区、自营物流园区三大板块的临港物流集聚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园区已建设了16万平方米仓库、20多万平方米堆场,大大吸引了DHL、UPS、东方国际、礼财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入驻。

  然而,比较其它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的软环境依然薄弱。如伦敦港集装箱吞吐量虽已萎缩到200万标准箱,却仍是举世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因为它掌握了全球18%的船舶融资市场、50%的油轮租赁业务、40%的散货租赁业务和23%的船舶保险业务。

  应该说,航运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潜力巨大。正因为这样,世界知名的船运公司都在上海开展业务,但是,目前上海金融业对于航运业融资、保险、担保等业务的介入并不多。

  着力打造物流大港
  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链”的控制中心,是上海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展开地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协调发展多种集疏运方式,进一步扩展经济腹地。上海港凭借长三角区域位置,经济腹地优势明显,下一步发展中应该积极改善港口的集疏运条件,协调发展公路、铁路、内河等多种集疏运方式,并积极建设内陆集装箱中转站,延伸港口功能,坚持把港口发展与腹地工业发展结合,进一步扩大港口腹地的货物来源。

  重新进行港口物流功能定位,实行灵活的港口经营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供应链管理时代,港口之间的竞争正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系统优化角度出发,考虑港口所处的环境、服务的贸易对象、港口的潜在能力、作业条件和运输方案选择等,重新进行港口物流功能定位,对港口作业流程进行识别和合理地分割,并重新设计流程。

  港口功能已经不是作为运输链中孤立的一个点(或者中心)而存在,而是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组成环节。因此,港口除了继续发挥其装卸集装箱船货的运输功能外,还应主动参与和组织与现代物流有关的各个物流环节的业务活动,实现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到消费者全过程物流服务的转变,为用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运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的方式、最短时间完成运送,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构建港口物流的无缝供应链,延伸港口物流功能。

  重新进行港口物流业务定位,实行不同战略的发展模式。上海港从事多种货物的装卸与储存,集装箱、煤炭、钢铁、原油及其它货物的装卸占有不同的比重:有些货种的吞吐量虽然不高,但有着较大的增长潜力,而有些货种正在走向衰竭;有些项目是港口目前的主营业务,占有较高的比重,但市场增长率却不高;有些项目目前可能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潜力较好,为此港口物流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所取舍。

  分析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其市场需求稳定,对当地经济影响小,同时其内部实力相当强,是近期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因此适宜采取稳定发展战略,尽量维持其现有的经营规模,力求控制成本,使港口及相关企业能持续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

  集装箱货物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物流市场增长的空间很大,同时又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应优先考虑投资,并最终将集装箱物流业务逐渐扩大。

  其它散货如水泥,市场区域性相当强,虽然目前能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水泥是一类高污染的货种,为保持港口洁净的空气、良好的生态,其成本将大大超过收益,所以港口应仔细权衡,不应将它作为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而采取逐步“收缩”战略。

  大力构筑港口物流产业链。航运公司参与港口建设经营,以及港口经营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际航运公司和跨国港口集团加入到物流行业,积极发展海运辅助业,从海上航运业务延伸到港口码头、库场和集疏运系统,完善货运代理和船舶代理市场,积极发展和规范船舶代理业和仓储业、港口业务咨询及海事法律业务,围绕港口建立物流中心,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链。 同时,还要扩大业务合作,建立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实现现代港口物流质的飞跃。

  总之,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稳步推进,港口物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以长江流域为后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只要有所取舍地发展港口物流业务,就会由世界大港变为世界强港。

  
分享到:

优势航线

友情链接: 物贸汇   /  搜航网   /  运哪去网   /  i跟踪   /  环球运费网   /  海管家   /  中国航运网   /  立刻网   /  货运宝   /  企博商学院   /  中国航贸网   /  我来运   /  九九物流网   /  第一工业网   /  物流巴巴   /  长风网   /  仓储物流   /  甲壳虫特种柜   /  航运城物流网
关于易舱    |     服务项目    |     广告合作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10 浙江易舱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1041800号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