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国际集装箱化运输》报道,中国港口运力过剩,较需求高出四成的现象已得到改善。
招商局集团副总裁苏新刚近日在广州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表示,中国港口业正出现港口运力供求结构不平衡情况,即使不继续兴建港口码头,运营状态良好的港口仍需最少3年才可消化全部运力,而其港口则需要长达5年的时间。
但是,马士基码头公司总裁纪弈信则表示,虽然中国仍存在港口产能过剩的现象,但其程度并没有像去年那样严重。今年的货运量已出现出乎意料的大幅反弹。
纪弈信认为,现在不存在太多产能过剩的问题,这类问题更多是出现在经济衰退的时期。中国的港口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根据市场需求平衡运力供应。多数中国港口已在放缓产能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目前港口正在扩大运力。早前还有建设产能达400万个20个 柜的大型港口的发展规划。马士基预计在运力有需求时,港口还是会小规模的扩建,如一次增加两个泊位。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会秘书姜海涛赞成中国港口产能过剩好转的看法,“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港口行业维持着产能平衡的结构,但不同的区域情况会有所不同。在长江三角洲流域,运力就是基本上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
迪拜环球港务集团(DP WORLD)上海分公司总裁Kris Chang表示,中国的港口已经从经济危机时承受产能过剩的难关中复苏过来。运力过剩的问题实质在于:港口建设的计划经常是早几年就制定,到了2009年运力超出已于2007年作出的市场预期时,这一问题便随之而来。现在的情况就像回到了2007年时一样,所以,当前的运力状况对于未来4到5年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