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从虎门港管委会获悉,今年12月22日,东莞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业务总额(也即“进出口货物总值”)突破1亿美元。据了解,保税物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顺利运作,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理出口退税。
运营逾半年实现全部业务功能
据虎门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保税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半年多,在东莞市各有关单位、各口岸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功能逐步完善,已实现全部业务功能,保税仓储、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一日游”、全球采购、国际配送、转口贸易等功能均可顺利开展,进入中心开展业务的货主企业超过400家,其中大型企业多达百家以上,涉及电子、纺织、化工、五金等行业,覆盖大朗、厚街、沙田、虎门、长安等镇街。
目前,百业、百润捷、大德顺昌、威高等物流公司已入驻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业务,而中心还与台商协会就共同合作台商物流园达成协议。包括物流地产商在内的物流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国际货代、报关、船公司、零售商、贸易公司等均对保税物流中心的前景充满信心,多次到现场考察,寻求发展及合作机会。虎门港也积极协助中心企业开展各种大中型推介会、展会10多次,覆盖东莞上千家企业,仅与海关、外经贸局联合召开海关政策与业务宣讲会,就吸引了近300家东莞企业参与。
货物最短通关时间仅需每票20分钟
据虎门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提高中心通关效率,海关人员多管齐下支持中心发展,中心通关效率基本达到国内大型成熟园区水平。海关工作人员多次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急企业之所急,并开通7×24小时通关预约服务,切实简化进、出中心车辆的备案手续,完善了货物申报操作流程。而海关监管辅助信息系统经过半年的磨合,货物通关由初期最长通关时间3天每票,缩短到平均1.5小时每票,实现了货物最短通关时间20分钟每票。
除此之外,虎门港正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相互补充,通过不断完善保税物流中心的无线通信基础设施,打造移动监测和移动办公等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园区内无线全覆盖,企业能无线上网申报等功能。目前,“海关电子走廊监控系统”试点工作正积极推进,监控基站、服务器、系统、光纤等硬件已经基本建成。保税物流中心与5号、6号泊位之间将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形成海关监管的电子走廊,从而实现对两个封闭监管区间运转货物的实时监测,实现港区互动。
西大坦物流基地将发展成综合物流体系
据虎门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保税物流中心所在的虎门港西大坦物流基地总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成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冷冻仓、钢材市场为依托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其中保税物流中心一期仓储建设用地450亩,规划仓储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1万平方米仓库和3.6万平方米堆场,2011年上半年可建成交付仓储约6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集聚港口、园区发展优势,促进港口及园区繁荣,虎门港正积极推进钢材市场、冷冻仓等项目建设,占地面积230亩,总投资6亿元的钢材市场,以及占地面积190亩,总投资5亿元的冷冻仓项目即将启动建设。”该负责人称,为支持中心发展,东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对东莞本地货主通过东莞保税物流中心的业务,每票补贴150元(每票报关单为一票),其中货主企业每票补贴120元,仓储企业补贴30元。同时,该中心还享有广东省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粤港信息产业扶持项目资金等资金及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