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宁波港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江海联运的T字型节点上,依托港口优势,宁波市努力提升现代物流业,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和临港经济,再创开放新优势。
“港口是宁波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关数据表明,宁波港吞吐量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正相关性达到了0.98。”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如何利用好港口这一资源,发挥好港口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关键是要加快港口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追求吞吐量的“规模增长”转到“服务增值”上来。
“以现代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为特徵的第叁代、第四代港口是国际先进港口发展的方向。”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谭大辉说。
“我们注重以港口腹地的拓展带动市场拓展,”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俞钢说,近年来,随着交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宁波已从交通末端转变为交通枢纽,对腹地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抓住这一机遇宁波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先後与温州港、台州港、嘉兴港、南京港开展投资与业务合作,成功开辟了宁波-南通-镇江长江航线,积极推进与南昌、株洲、重庆等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合作,并且着力加强海铁联运。2009年以来,我们先後与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等签署协议,开通了宁波到本省义乌、衢州、江西上饶、鹰潭等地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打造浙赣线1,000公里物流大通道。
宁波还积极推进全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王辉忠认为,此举一是有利於宁波更好地承接上海辐射,完善金融体系,扩大金融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二是有利於促进上海港、宁波港“强强联合”,提升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共同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利用经济转型之机,加快建设亚太地区国际门户城市,这是宁波的一个战略性抉择,而推进完善现代航运业和口岸服务体系首当其冲。”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口岸办主任徐高春说,近年来,宁波以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叁个中心为基础,形成了一个集港航、物流、船货代理、金融、保险等多种功能的国际航运服务平台。
徐高春说,与此相配套,宁波电子口岸、第四方物流市场建设不断加快。现宁波电子口岸功能逐步齐全,通关服务不断完善,独立注册的企业超过8,500家,与上海、江西、安徽、浙江等电子口岸实现了互联互通,而第四方物流市场营运一年来,已吸引5,000馀家企业集聚登陆,实现网上交易5.91亿多元。
依托宁波港,宁波建设国际化战略大平台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国家赋予的保税功能和临港区为优势,结合腹地经济发展特点,我们重点发展资源性进口商品交易市场和高端进口消费品交易市场。”
马兆祥说,一些保税物流市场通过改造提升,进一步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效益可观。“保税区进口商品市场还普遍利用网络技术,采用电子商务方式,为内外贸企业提供便捷、低成本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汪闻勇说,目前,保税区已集聚会员企业700余家,注册资本超过20亿,一个依托保税功能、整合传统市场和现代贸易优势、创新物流、金融、通关服务、面向国际国内的进口商品交易市场产业群正在崛起。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说,依托港口优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发,使宁波较顺利地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年1至11月份,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了37.6%和35.7%,创下了历史最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