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伴随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突破7000点并继续上涨,中国船舶制造业交出的亮丽答卷——上半年船舶工业利润增151%,完全在意料之中。对此,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报告预测,下半年世界新船订单还会踊跃成交,全年订单总量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去年水平。同时,专家提醒中国船企,要正视手持巨额订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航运市场火爆 制造业水涨船高;“作为衡量世界干散货航运价格的最好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altic Dry Index)在突破7000点大关后,上周又创新高达到了7319点。”一位船舶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预示着下半年船舶制造业仍将订单不断。
记者注意到,虽然近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下跌6点,至7313,但仍呈上涨之势。而且这一指数在过去一年内已经上涨了100%还多,自2000年以来更是上涨了近5倍。实际上,目前散货船市场最火爆众所周知,散货船新船价格已经出现了两位数的上升幅度,船舶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为此,韩国也重新承接散货船订单。
伴随着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中国船舶制造业也正在快速发展。 不久前,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表示,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统计,上半年全国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151%。
与此同时,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际新船价格大幅上涨,船东需求旺盛。上海长兴、广州龙穴和青岛海西湾三大造船基地陆续承接订单,据统计,上半年共承接新船订单4262万载重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CSSC和CSIC两大集团领涨全国
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表示,中国两大造船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CSIC)继续领涨全国,成为此轮船舶制造的最大赢家。据统计,其造船完工量38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承接新船订单2267万载重吨,占去全国半壁江山,同比增长95 %,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我国船舶经营大型化、批量化更加明显。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从上半年承接的新船订单平均单船吨位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从8.93万吨提高到9.3万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由上年底的平均单船6.5万吨提高到10.8万吨。
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中国船舶制造业也正在快速发展。记者也注意到,CSSC旗下、目前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龙头——中国船舶(600150)今年1-6月每股收益0.759元,每股净资产5.288元,净资产收益率14.36%,实现净利润19933.55万元,同比增长86.87%,实际上,地方造船企业承接新船订单也大幅增加。据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重组后的中海工业(江苏公司船舶集团)上半年承接新船240万载重吨,扬州大洋造船公司承接249万载重吨,江苏新扬子一次承接16艘9.25万吨散货船订单。
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表示,从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形势看,船东订船积极性还很高。预期下半年世界新船订单还会踊跃成交,全年订单总量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去年水平。同进,考虑到市场需求强劲、船位紧缺、造船成本上升以及韩元升值等诸多因素,下半年新船价格还会有所上涨,国际造船市场仍将表现为典型的“卖方市场”。
但是,协会专家指出,船价已连续4年上升,并持续在高位运行,国际市场船价调整压力将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上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加大了船舶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船企须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据统计,主要船舶企业船舶订单已签订到2010年,个别企业订单签订到2015年,其中出口船订单占70%,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区的地方船舶企业出口船订单占90%以上。
“由于船舶制造一般用美元结算,因此如果美元贬值、人民币上值,则船企就会蒙受损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不久前,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表示,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我国造船业将蒙受近20亿元的汇率损失。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船企规避人民币升值手段比较有限,主要通过提高造船首付款比例和使用美元采购船舶制造配件等相对简单方法。
“我们还通过合同约定,使双方共同分担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公司更多地将重点放在提高生产率上,以期缩短造船周期。[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