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以来,航运巨头的动作都很大,其中很明显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企业间的联手。对于这一现象,报导的原因也各种各样,春天才刚刚开始,是什么发生了变化触动了航运界的敏感神经?是航运环境大势所趋?还是实力企业的联合造势?
全球最大集装箱运输公司——马士基集团日前宣布,将与其两大竞争对手——位列全球第二、第三位的地中海航运公司以及CMA航运公司共享其部分北美海运航线上的运力。根据协议,马士基集团将分别提供4艘8000标箱(TEU)运输船和5艘4000标箱运输船;地中海航运公司和CMA航运公司将分别提供4艘和2艘8000标箱运输船。
3家已签下了一份船舶共享协议,并于本月生效。届时,3家现有的4条泛太航线将被3条新的航线所取代。8,000 teu的大船将替换下原先的小船。因此,调整后,3家投入泛太线的总运力并没有减少,落实到实际舱位后甚至还有所增加。
按协议规定,马士基将撤消旗下的TP5、TP8两条环线。其中,TP5目前配备的是5艘4,300 teu运力,TP8则为5艘4,200 teu运力。地中海航运将撤消新东方快航(New Orient Express),总运力将近25,000 teu。达飞将撤消Yang Tse线。新东方快航与Yang Tse线的名字将在调整后的航线上得以延用。替代它们的将是3条新的环线,各配置5艘运力,其中两条将配备8,000 teu运力。
首先,成本压力所逼。马士基集团表示,与竞争对手合作,公司能“在不增加市场运力的基础上降低运输成本”。在航线货量增长停滞、燃油费、内陆费用等成本飞涨,贸易环境正在变差的局势下,班轮巨头虽身为竞争对手,但为提高经营效率也前所未见地选择了“走到一起来”。在航运成本剧增的巨头,合作和共赢已经在企业之间达成了共识。
其次,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马士基一官员表示这种形式的合作能为客户提供更上佳的服务。达飞(北美)公司副总Jean-Philippe Thenoz则称航线经合理化调整后加深了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覆盖,对客户要求增加在华北地区挂靠做出了很好的回应。
很明显,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的成本压力是严重的,涨价和降低船舶航速已经不能充分解决航运企业的成本压力,而且过度的跟风恐怕也会加剧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在不影响企业利润的情况下,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行业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网上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