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7日报道,2008年油价高涨,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造成威胁,冲击中国制造业。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革命是建立在廉价运输基础上的。产品运送到中国进行最后组装,然后再次运往西方市场的模式已遇到困难。自油价暴涨以来,从上海到鹿特丹的40?集装箱的运输成本已上涨三倍。能源价格上涨将改变亚洲游戏规则,该地区的贸易模式即将接受“压力测试”。上周中国铁路运费已提价17%。家具、鞋等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批量运输面临高额运费,将生产外包至亚洲的状况将结束。今年上半年广东省2331家鞋厂倒闭,相反,美国卡罗莱纳州的家具业正在复兴。中国商品正受三重挤压:商品成本,20%工资上涨率,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进口需求的减少。
中国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英国的8倍。虽然自2007年来全球煤价提高两倍,中国却压低电价,亏损企业因此得到支撑,但这只不过将能源补贴损害问题拖延而已。2007年10月以来上海股市下跌56%,造就半世纪以来世界最为壮观的熊市。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已度过钟摆摆动的高位,将由中国摆回美国。[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