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将约40英尺长的集装箱(最大运载量约30吨)从中国上海运送至美国东部海岸的船运成本费用约达8000美元左右。然而,10年前该费用仅为3000美元。随着中国等亚洲地区船运费用水涨船高,这使得曾经离开墨西哥的诸多美国制造企业重新回到与美国毗邻的墨西哥。
据《纽约时报》3日报道,由于全球油价的走高,船运费像滚雪球般大涨,全球化进程也开始变得退缩。由于运费的日渐走高,实际上各家企业在承受着相当于全球关税提升9%左右的负担。故曾经瞄准亚洲低廉的劳动力市场落户亚洲地区的诸多配件生产设施,重新移回到与消费市场较近的地区。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运费的“邻里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再次受到全球关注。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 Motors放弃了于今年年初设定的“全球化”生产新车计划。该企业原定在泰国制作电池、英国组装,然后再进口至美国。然而,取而代之,将所有工厂全部集结到加利福尼亚总公司附近。另外,以DIY(自己动手打造的家具)家具闻名的瑞典宜家(Ikea),于今年5月份在美国国内弗吉尼亚州丹维尔启动了第一家工厂。以前,其工厂在亚洲地区。
此外,中国产钢铁产品对美出口量在最近1年间减少了20%左右。与此相反,美国钢铁产量却呈逐渐恢复趋势。加拿大投资银行“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世界市场”在今年5月份报告中担忧称:“如今全球贸易的最大障碍不是关税而是运费。照此下去,过去三十年间贸易自由化的努力将化为乌有。”然而,大多数主流经济学者尚不同意上述观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运费等因素固然重要,但全球化趋势退步则为大错特错的解释。”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