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航组织已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将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正式纳入,成为国际民航公约附件二标准的提案,中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配备标准将于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中国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苏兰根日前表示,中国民航空管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尚属首次,标志著中国向民航强国前进的道路上又跨出了坚实一步。
首使用米制高度层
据苏兰根介绍,2007年11月22日,中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使用米制高度层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的国家,飞行高度层数量由7个增加到13个,到今天已运行一年。民航空管系统经受住了两次自然灾害和奥运空管保障的考验,实现了提高空域容量、减轻管制调配难度和工作负荷,以及提升运行效率和节省燃油的目的。中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的成功实施,为国际上其它实施米制的国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明年11月正式生效
苏兰根说,由于国际民航公约附件二附录三中米制高度层配备标准不合理,即使是实施米制高度层的国家,也没有一个国家采用该配备标准。因此,经中国提议,国际民航组织决定对国际民航公约附件二中的米制高度层配备标准进行修订。
一年来,中国民航空管部门积极加强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俄罗斯等有关国际组织和周边国家的协调,最终得到了相应的理解和支持。2008年10月,国际民航组织航委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将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配备标准正式纳入成为国际民航公约附件二标准的提案,完成了技术层面的审核。
由于国际民航组织修改国际标准一般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根据其工作程序,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将于2009年3月履行完成最后的审批手续,中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配备标准将于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