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一次会议,决定了欧洲班轮事务协会(ELAA)未来命运。按会议达成共识,ELAA将并入世界海运理事会(WSC),两会合一,后者无论在地位、实力、规模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和境界,开创了实体团体组织和松散型虚拟议事论坛的最佳组合。WSC的未来和常规活动,将成为全球班轮运输的又一焦点所在。
跨洲处理事务未知好坏
今次两会整合,得出一个结果和一个新的变化。结果是:ELAA从7月开始在欧洲区内从此消失,其事务和活动将由WSC接管与取代。这样一来,原本由ELAA处理的欧洲区内班轮运输事务,反过来由属于全球组织,本来不具备资格与条件的WSC来处理,这种跨洲代为处理另一洲事务,究竟是好是坏,暂时没有结论,但感觉上总觉得“怪怪的”。
所谓新变化,WSC原来仅是班轮公司总裁的一个聚会和议论的松散型组织,是重量级人马议事的“口水会”。一般人理解,WSC充其量有一定影响力作用,但不具备做实事起家的地区海运团体的能力。但接管ELAA的全盘业务后,WSC就不再是“口水会”般只讲少做,而是演变成为要靠办实事、有牙力的机构。这种在性质、结构与组织的大变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之下,国际班轮运输业现状的急速变化,和欧洲地区对班轮运输业在欧盟这个大家庭内的新看法。
ELAA成立至今只有七年光景,如今落得如此衰败田地,其尴尬和窘迫可以用“迫不得已”来形容。早在它成立之前,欧洲的航运与班轮业最大民间组织是远东船公会(FEFC),是欧洲工业革命时的产物,有著100多年历史,见证了欧洲航运业的兴衰,这个团体最初宗旨是维持行业秩序和运作,特别在运价与服务条件上起著“领头羊”的作用和影响力,曾经在欧亚航在线起到一定作用。
ELAA感觉日子已到尽头
但是,FEFC一直跟不上社会与经济环境的急速步伐,甚至有时拖后腿,以致后期有垄断市场与价格之嫌,受到付货人与竞争对手的猛烈抨击。不过,真正动摇其地位却是欧盟下属的竞争局(DG Comp)。这个行使国家行政部门权力的机构,为了制定一套在欧盟内的公平竞争原则,不惜动真格向受人诟病的FEFC开刀,制定一套新的竞争政策与原则,并限时限期要欧洲班轮航商执行和遵守。在此大环境的改变之下,FEFC只好解散,由ELAA取代。
众所周知,班轮运输业从投资性质上来说,本身存在“三高一低”的特质,即高投资、高风险、高成本和低收入,之所以有钱赚,除了客观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配合之外,是由规模经济效益和近乎垄断来创造营运效果,FEFC作为行业的最重要代表,长期以来靠此作为“杀手锏”。
欧盟DG Comp要树立公平竞争,大小企业一律平等经营,从原意和性质上触动了欧洲班运输的原有游戏规则,旧营运模式彻底捣翻,令航商的日子愈来愈不好过,且限制和束缚愈来愈深,连船公司之间偶然窃窃私言都被认为有反抗之嫌。在此情况下,取代FEFC的ELAA感觉日子已到了尽头,因此,出现了上述两会合一的结果。但这种不伦不类的组织能否发挥作用,则有待观察。[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