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昨日在上海宣布,已首次向6家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的单机单船融资租赁项目公司发出营业执照,当中包括5家单机项目公司和1家单船项目公司,总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此举将使上海综合保税区成内地第一个同步开展飞机和船舶单机单船租赁业务的综合性特殊项目载体(SPV)项目运作平台,有助国内的金融租赁公司在外资公司垄断的飞机和船舶金融服务市场分一杯羹。
金融租赁公司是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向其它公司出租机械设备等来收取租金,企业可通过金融租赁获取设备,比贷款购买设备期限灵活,不必承担余值风险。单机单船融资租赁则指可根据业务需要,就一架飞机、一艘轮船注册一家独立的租赁公司,一对一地独立开展业务运营。
对于中国而言,单机单船项目融资租赁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今年2月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金融租赁公司在境内保税地区设立项目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后,使内地金融系融资租赁公司设立SPV项目成为可能。
6种融资租机模式
今次获颁工商执照的6家单机单船项目公司分别来自交银金融租赁公司和招商金融租赁公司,总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据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介绍,此次招商金融租赁公司独资设立的4家单机项目公司,是与国际知名飞机租赁公司合作,拟从境外收购4架带租约的飞机资产,并开展后续的租赁业务,承租人为国内航空公司,机型为全世界最通用的主流窄体机型。
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融资租赁业务已设计了6种具体操作模式,包括单机租赁的“购买转租赁”模式、“纯租赁”模式和“带租约资产转移”模式,单船租赁的“购买转租赁”模式和“带租约资产转移”模式,以及境内外租赁大型设备的操作模式。
首家融租单船公司获批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上海交银太平洋船舶租赁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融资租赁单船公司,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体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船舶的需求潜力和对航运资源的配置服务能力,再如即将正式运作的单机融资租赁业务,将是国内首次以租赁形式报关的民航客机业务,实现了单机租赁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起步。
屠光绍在项目启动仪式上称,该融资租赁项目的启动,是上海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分析,有关项目将使上海参与分羹长期被境外机构垄断的飞机和船舶金融服务市场。
国内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先行先试,初期发展集中在公务机融资租赁业务上,以单机公司模式完成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的首架公务机“民生001号”在4月27日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首航。
市场分析指出,融资租赁业务涉及飞机、船舶和大型设备三种类型。以飞机租赁市场为例,中国在未来20年内约需新增2822架干线飞机,按照6:4的租赁和购买比例测算,将有1830架飞机以租赁方式引入,涉及金额高达14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