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以来,集装箱运输市场增长迅速,近日马士基和中国远洋等航运巨头均调高了运价,主要国际航线都表现出强劲的反弹。与此同时,波罗的海指数结束了连续35日的下跌後开始触底反弹。
不过专家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多位专家均表示,波罗的海指数还将在低位震荡,集装箱市场下半年也同样面临需求可能放缓的压力,欧洲债务危机的到来也将使原本逐渐明朗的复苏前景复杂化。
经过连续35个交易日的下跌,显示国际乾散货航运景气度的波罗的海(BDI)指数,终於迎来了一波反弹行情。截至8月3日午盘时,波罗的海乾散货指数(BDI)报收1,977点,涨0.5%,比7月15日时的低点1,700点上扬16.3%。
7月3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达到1,209.06点,一举超过了金融危机前CCFI的最高值。而在2009年底,这一指数仅为995.94点。
贸易回暖快速传导到集装箱班轮业,伴随中欧、中美、中国东南亚等航线市场旺盛火爆,马士基航运宣布,由於集装箱货柜告急,将增收“旺季附加费”,而中国远洋也宣布开始增收“货柜短缺附加费”。截至6月底,中国至欧洲航线的有效运力规模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的7.77%。
港口一柜难求,航运“晴雨表”温度骤升,仿佛在暗示全球经济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但许多专家却认为,下半年集装箱航运同样面临来自需求可能放缓的压力。一方面,欧美市场对消费品需求正有放慢迹象,而国内方面,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都将对下半年的航运市场有所影响。广发证券也认为,PMI指数连续两月的走低预示中国出口货量将逐渐走低,集装箱市场的需求将有所减弱。
也就是说,受外贸出口增速可能放缓的影响,集装箱班轮运输高增长或将难以持续。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认为,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经济增幅回落、航运市场波动幅度加大的可能性比较大。
此外,BDI虽然结束了1995年以来最长连跌──连续35日的下跌,但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对行业基本面的判断并不乐观。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室主任梁艳芬表示,上半年尤其是第一季度,各国贸易增长都比较快,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进入第二季度後,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市场对政策紧缩的担心使得经济增长步伐开始放缓。下半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效应的逐渐显现,出口势头预计会有所放松。
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宋泓也表示,欧洲债务危机将原本逐渐明朗的复苏前景复杂化。此外,各国对经济刺激政策有不同认识,这也给全球经济协调增加了难度。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减缓贸易复苏的进程,但总体来说,全球经济仍将恢复增长,外贸形势不会恶化、仍会保持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表示,短期的上涨性波动不足以表示消费和投资会强劲增长,也不能表示国际贸易会出现持续强劲增长。相比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依然存在,如果美国、欧洲经济增长预期不确定、甚至出现“次萧条”的风险,那麽全球贸易不会出现强劲增长。但由於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可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全球贸易增长,但不会出现持续性的强劲增长。他表示,全球贸易复苏并达到历史上较好水平仍需要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