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给予上海的“双中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批复一年半后,天津将向“国际航运中心”以及“自由贸易港”迈出最为实质的一步。
媒体独家获悉,作为国务院给出的又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意见,天津将获得开展离岸金融试点等具体政策,在批复中还将明确将天津的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区”,其获得的各项政策已比肩上海。
如获批准,中国大陆的“双航运中心”格局已经呈现南北平衡之势,蓄势已久的天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已经有了足够的“弹药”,蓄势待发,箭在弦上,而对于接下来的航运中心建设,天津的思路也调整为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多指向政策改革试验。
谁来启动“离岸金融”?
在全国的“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中,呈现出了“花开几朵”的态势,其中岔出了专业金融机构试点和区域试点两种模式,就“区域试点”而言,上海和天津市是走在最前列的两座城市。
两“试点先锋”的特殊优势还在于,都依托了航运中心建设来启动离岸金融发展,国家在天津和上海各选中一个航运服务区域作为“载体”来开展离岸金融的试点,这个载体,在上海是洋山保税港区,对天津而言就是东疆保税港区。
在2009年4月14日获得了“双中心”批复后,上海一直在探讨的是能否将这一试点扩展至洋山保税港区之外的上海其他港区,实现上海的“由点到面”的全面试点之势;而对于天津而言,接下来的批复将首先明确的是,首先开辟天津的这个“点”——东疆保税港区。
在天津的报批方案中,天津方面申请“开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机构开展离岸银行业务,允许在东疆保税港区注册、有离岸业务需求的企业开设离岸账户,推进外汇管理便利化措施试点。”
在上海的离岸金融试点方案中则提出进一步的试点内容,分为离岸银行业务、期货保税交割和离岸再保险三部分。
对于上海而言,离岸中心的建设,是其建设“双中心”的改革抓手,“双中心”保税港区的“地理”和金融中心建设“政策”上的叠加,正是其拳头优势所在;而对天津而言,这样的叠加优势尽管不及上海,但是天津在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框架下,金融同样是其“配套政策部分”核心应有之义,在未来的政策突破应能紧跟上海。
在天津和上海之外,在建设大陆离岸金融中心的进程中,还有另外一个潜在竞争对手——深圳,在2010年8月深圳前海地区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直接批复后,此区域已经成为深圳金融再谋上溯抓到的一个重要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