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航运市场随着经贸持续复苏而稳步回升,尽管从第叁季度後半期开始增速放缓,但仍然不会改变航运市场温和增长的态势。
业内专家预计2011年尽管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增大,但“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同时,拉美、中东等新兴经济体的地位不断提升,将成为航运和造船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航线的开辟和加密将为航运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航运市场伴随全球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受汇率、油价等多重因素影响,2011年,航运市场将呈现缓慢复苏、温和增长的态势,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经贸持续复苏,航运市场温和增长。
中远集运副总经理韩成敏说:“预计2011年全球经贸将继续复苏,但复苏之路依然漫长,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明显低于2010年。虽然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增大,但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韩成敏说:“由于经贸复苏总体比较缓慢,同时各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在未来逐步淡出,因此估计2011年市场货量的增长有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总体不改稳步上升势头。”
第二,油价上升压力加大,加船减速仍将继续。
吴明华认为,明年美元仍处于贬值通道,因而明年油价将面临上升压力,出于降低成本以及节能环保考虑,预计航运公司将继续实施加船减速,并且,加船减速将由欧美航线延伸至其他航线。
第三,供求关系基本平稳,不会出现恶性低价竞争。
从市场供求总体形势看,“后危机”时期,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依旧曲折,2011年集装箱航运需求的增长必将伴随GDP的放缓而放缓,供求形势不会胜于2010年。韩成敏认为,经历了2009年严重的危机冲击后,航运公司也意识到必要的停航比将价格降到保本点之下更为理智,因此,面对2011年新一轮交船高峰,预计市场不会出现恶性的低价竞争局面。总体看,2011年的市场供求关系会相对平稳。
业内专家认为,“后危机”时代,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进入缓慢复苏时期,难以出现强劲的经济增长;新兴市场地区经济活跃,正日益成为推动集装箱货运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
“后危机”时代,亚洲区域内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兴起:中国-东盟自贸协定2010年元旦生效;东盟与日本、韩国、澳新和印度也将在2010至2015年间分别建成自由贸易区;东盟自贸区将于2015年建成。这些合作在促进区域及世界经贸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曾表示:“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将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新兴市场的增幅均保持5%以上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看好,而美国和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消费可能仍将疲弱,经济增长乏力。从集装箱航运看,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传统欧美市场在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重要地位日益受到新兴市场的挑战。
中远集运副总经理韩成敏说:“中国外贸结构的变化也体现了新兴市场地位的上升。过去十年中国出口欧美的货物比重保持在20%至23%左右,而出口拉美的比重从3.5%提升到6.6%,出口非洲从2%提升到3.3%。新兴市场的开拓将为航运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