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9月7日举行的两岸“三通”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学者纷纷为两岸“三通”建言献策。有专家指出,可考虑设立闽台海上双向直航的“航运特区”来处理两岸间的贸易运输问题,促进三通;可考虑先推进空中“小三通”。]
可先扩大“小三通”功能
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理事长胡汉湘说,由于金、马、澎地区本身不具备较大的货源市场,“小三通”货运范围仅限于金、马、澎地区土特产输往大陆和从大陆进口金、马、澎地区所需民生物资,因此,海上货运规模相对有限。如果台湾方面允许输往大陆的货物经金、马、澎中转后直接运往大陆,大陆货物也可经金、马、澎转往台湾,那么金、马、澎可以分享大陆航运市场和两岸贸易快速发展带来的商机和成果。因此他说,目前最首要的就是,台湾方面可以积极回应,扩大“小三通”的功能。
首选厦门港和高雄港
福建省交通厅副厅长马继列认为,应把福建沿海与台湾金门、马祖、澎湖间海上客货直航乃至两岸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它放在海峡两岸长远关系上考虑,使福建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一个通道,一个纽带。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则建议,成立专门为处理两地海上双向直航相关事务的特别经济管理区,使得两岸货物在航运特区内的运行可以视为“境内关外”,享受保税待遇;在其再次转入两岸其他地区时,可依两岸不通关税区办理“通关入境”手续。孙教授甚至提出,航运特区首选厦门港和高雄港。
厦金可建一日生活圈
“小时候常听人说金门城在海中,如果金厦能够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双子城’,那么就变成了海在城中,这也是许多金门人的梦想。”昨天下午,台湾民意代表、金门地区两岸交流协会理事长吴成典谈起了这个梦想。他说,金门人对于“小三通”是不满足的。他建议未来5年:
金厦大桥兴建迫在眉睫,该桥一旦完工,不仅宣示着两岸正式迈入和平阶段,金门的经济之母——水电供应,均可由大桥输送至金门,可早日促成“金厦经济共荣圈”的达成。
随着两岸人民往来日趋密切,新台币与人民币互通,已不可避免,如率先在金厦成立“金融特区”,同意两岸银行在金厦两地互设分行,可方便往来两岸商旅汇兑之需。
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厦门土地开发已近饱和,金门占有地利之便,尽速开放陆资投资金门,让投资者快速带入市场经济,将有助于金厦一日生活圈的形成。
“一国两制”试验区。金门要突破现状,繁荣经济,造福民生,惟有摒除政治干预,实验经贸特区,让海内外资金注入,让经济起死回生。
可开放空中“小三通”
目前福建省是惟一兼具两岸通航的四种模式,包括:两岸空运包机(厦门);境外转运中心(试点直航);第三地中转;金马“小三通”。
基于目前全面三通短期内难以实现,昨日厦门航空公司副总经理赵东建议:裁弯取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闽台直航;增设台中为闽台直航包机航点,初期实现包机常态化,长期则发展成定期航班;开放台北松山机场为闽台间直航机场;开展厦门—澎湖空中“小三通”。
他分析说,通过开展厦门澎湖空中“小三通”,推动福建与澎湖的旅游发展,也为福建与台湾外岛及台湾本岛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捷的“第三条通道”。
厦门—澎湖空中“小三通”,将遵行现有的运作模式,只是将海上升高至空中,将现有海上“小三通”上升到空中“小三通”,并且飞行航路仍采用目前两岸包机绕行香港情报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