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建省政府“两集两散”海西港口建设规划和市政府“南集北散”战略,福州将全力发展打造 “北散”罗源湾散杂货中心和“南集”江阴港区集装箱中心,将港口外贸集装箱业务从“河港”到 “海港”进行战略转移。这是从23日召开的中港协集装箱分会(福州)高峰论坛上获悉的。
据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和福州青洲集装箱码头总经理曾炳峰介绍,过去10年,福州港的集装箱年均增长率达到近20%,去年福州港的箱量更是第一次跨越了100万标箱,取得历史性突破。其成长情况虽可观,但仍落后于国内其他大港。究其原因,主要是福州港过去10年集装箱业务的重心是在闽江内河的港口,由于该处是河港,水深不够,航道狭窄,只能航行最大500标箱的小船,无法适应整个集装箱航运业船舶大型化的趋势。
为促进福州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快速,今年年底,在江阴的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第三个深水泊位将投入生产,而到明年底,将共有5个深水泊位投入营运。届时,该码头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300万标箱左右。
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理事长陈戌源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港口纷纷实施向深水港发展战略转移,抢占集装箱海运业的制高点。这些国内外港口实现转移后,货源聚集,集装箱量急剧增长。
从“河港”转移到“海港”后,福州港的吞吐能力和货运量也将大大增强,并可从支线港变为干线港,这也是福州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推动“南北两翼”发展的重要决策和战略选择。[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