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试点成为国家战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作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运营主体,我们也感到更迫切的发展压力。
最根本的问题是,未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路径在哪里?是继续此前的市场体量的物理扩张――今年5月5日,国际商贸城第五期已经开张,还是另辟蹊径?
值得高兴的是,对此,我们的高管层刚刚达成基本共识,即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打造“现代贸易服务的集成商”。换言之,未来,我们将不会进行简单的市场规模扩张,而是围绕市场提供增值服务。
产品线就是生命线
任何一个市场,最本质的功能就是“集聚”,这也是打造任何新的竞争优势的根基。
所以,未来,不论内外环境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第一条都是要继续增强市场的商品集聚能力。商品越丰富,市场就越强大。因为商品集聚,带来经营主体集聚、资金集聚、市场集聚,使采购更便捷、成本更低,进而形成市场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而且,只有商品充分集聚,才会带来充分竞争,才会促使商户千方百计推出新产品、新创意,使义乌市场成为一个创意驱动型市场。
这些观点看似理论化,其实来自丰富的实践。义乌小商品市场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从马路市场成长为今天的全球超市,靠的就是全球最丰富的小商品供应――170多万种小商品。
因此,未来我们首先是继续丰富产品线。基本策略是,在继续扩大日用小商品产品种类的同时,要增加更多品牌商品供应。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把生产资料市场做起来,向上游延伸,力争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与国际商贸城遥相呼应的12平方公里的国际生产资料市场。
丰富商品线,还要做大进口市场。早在2008年,我们就在国际商贸城二区,设立了5万平方米的“进口馆”,现在进口商品平台建设已初具“雏形”。不久前,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又开业了,一楼全部用作进口商品馆,面积有1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引进境外商品经营主体144家,引进巴西、美国等75个国家和地区20余个大类的3万余种特色商品。
我个人非常看好进口发展。我相信,随着国内购买力的增强,进口产品会越来越多地走进一般居民的消费生活,发展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也是国家鼓励的方向。
难以复制的秘密
到过义乌的人大概都有点印象,高速两旁的广告牌上,经常会有一些外地打出的广告,上面赫然写着“义乌小商品市场”。当然,这些带着“山寨色彩”的市场无法与义乌在同一层面竞争,但不可否认的是,义乌市场的模式正在被大批量拷贝,如果我们自己还不能够快速形成新的竞争力,那么,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转移的加速,未来这些市场对义乌的压力也许就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