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到11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是他这次访华的主要议题。访华期间,李明博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首脑会谈。双方同意在韩方完成国内程序后立即启动中韩自贸区谈判,以尽早签署中韩自贸区协定,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双方还同意尽早签署中韩日投资协定,为推进中韩日自贸区建设作出共同努力。
谈判时机到来
2004年,中国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时的贸易额约为50亿美元,2011年双方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比韩美、韩日贸易额的总和还要多。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与韩国总理金滉植举行会谈时曾表示,相信通过扎实努力,2015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3000亿美元。此次访华,李明博也表示,韩中关系已成为韩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朴光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已经与美国、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中国的协议虽未达成,但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合作的条件已经很充足,韩国方面很难再推脱。
2011年,韩国平均通胀率达4%,升至3年来最高位。李明博此前曾表示,“今年韩国经济困难的浪潮可能要大得多。全球经济并非是暂时性放缓,而是已经进入了一个低增长的新时期。”李明博要求内阁将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左右,并将这个目标作为今年经济政策的优先任务。
朴光姬表示,年底即将卸任的李明博必然要在任期的最后一年争取好的政绩。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能顺利达成,将对韩国的出口和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推动谈判对李明博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两步走”也是进步
2008年,中韩两国开始就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可能性展开共同研究。李明博当年访华时,韩国经济界高层几乎“倾巢”随团来访,韩国青瓦台总统府发言人表示“访华的重点是经济合作”。那次访问,李明博也坦言“进入21世纪以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注重的是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但由于考虑到对本国农业等薄弱行业的保护,以及国内各种利益的协调,商谈并未取得太大的进展。而这一次访问,两国经贸合作的需求和愿望比上一次更为迫切。
据韩国媒体消息,中韩两国领导人9日会晤后已经达成一致,将于2012年3月开始中韩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李明博表示,韩国已经着手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准备必要的手续。商定开展中韩自由贸易协议?FTA?的准备工作后,一两个月内可激活谈判。据悉,根据韩国的计划,自贸谈判进程将分“两步走”。首先要履行国内程序:在官报上刊登相关消息、举行听证会、成立自贸协定小组委员会和促进委员会、在经济相关部长级会议上议决等。结束这些国内程序后,再正式与中方展开自贸协定谈判。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对外战略秘书官金泰孝表示:“?韩国感觉敏感的?第一阶段的协商是在3月份结束,还是在8月结束,或者是在今年内结束,抑或是需要10年的时间,这些我们都无法预期。在韩国的意见得到充分的接受和满足时,就会转入第二阶段。”
朴光姬认为,韩国方面采取先国内协商再与中国谈判的“两步走”策略,是为了给自己预留一些缓冲空间,使韩国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但是,“就算国内商谈需要三个月甚至更久,这也是进步,毕竟已经迈出了一步。”她表示。
前景仍存变数
中韩经济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如果双方能够顺利签订自由贸易协议,韩国的手机、汽车、机械等商品的对华出口有望大幅增加。但是,在某些中国占优势的产业领域,如农业,韩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韩国希望将农业列为“敏感领域”。一旦开始谈判,敏感领域的问题将需要长时间协商。此外,两国关系的现状、韩国的舆论以及即将到来的大选,都有可能对谈判造成一定的影响,李明博需要小心翼翼协调国内不同层面的关系。
朴光姬认为,尽管这些阻碍不会是很大的问题,但也会使前期准备工作充满变数,进而可能影响谈判的进程。她表示,中国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现在需要韩国协调好国内行业之间的利益。因此,虽然谈判的前景广阔,但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谈判也存在推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