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芜湖港(600575)今日公告,昨日(1月17日),公司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与镇江港务集团在安徽淮南市就共同建设公共型煤炭专用码头事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在镇江大港港区成立煤炭中转专用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煤炭中转业务。
协议称,鉴于淮南矿业集团是芜湖港的控股股东,为避免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镇江港务集团指定芜湖港作为大港码头公司的另一投资主体,淮南矿业集团负责有关业务的操作指导。据悉,大港码头公司由芜湖港和镇江港务集团各按50%比例出资设立,镇江港务集团以实物出资,芜湖港以现金出资。镇江港务集团出资的实物资产为6-9号码头及其对应的装卸设备、后方场地、港务设施、铁路专用线以及附属配套性分摊资产。
公告称,该项投资符合芜湖港公司“十二五”港口业务跨江跨域发展规划,即“依托港口, 背靠两淮矿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充分发挥淮南矿区自营铁路等优势,以煤炭为基础,路、港、航一体化发展,加快基础工程建设,打造‘煤炭储备、交易、 供应链服务’三大运营系统,在现有的煤炭物流框架下,建设具有铁水联运、 水水换装、水转陆路等以港口为节点的煤炭物流链,并沿长江布点、拓展南北、 辐射全国、规模以上的现代煤炭物流大型企业”,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将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推进公司区域发展战略的实现。
另据中港网资料,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镇江港发展势头强劲,继2010年镇江港首次突破亿吨大港的目标后,2011年仅前11个月的货物吞吐量就突破去年全年总量,达1.07亿吨,同比增长11.45%,再创历史新高。
自2010年以来,镇江港建设投入逐步加大,已累计投入资金达12亿元,主要新增中储粮码头5万吨级泊位、苏润港务公司改扩建3.5万吨级通用泊位、二重集团1500吨级重件滚装泊位等6个万吨级泊位,新增港口通过能力达1100余万吨。同时,大港三期、镇江兴隆港务等6家公司码头相继对外开放。目前镇江港已拥有建成的生产性码头泊位210个,通过能力达10466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铁矿石专用泊位5个,集装箱专用泊位3个,镇江港已和世界71个国家和地区的288个港口建立了外贸运输关系。
此外,2011年底,镇江港高资港区神华集团国华煤炭储备基地5万吨级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也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审查通过。据中港网资料,该项目是落实江苏省政府与神华集团签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举措。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镇江港高资港区便民河下游,建设规模为1个5万吨级卸船泊位(水工结构按7万吨级散货船设计),3个2000吨级驳船装船泊位(水工结构按5000吨级驳船设计),年设计货运量1000万吨,并配套建设圆形封闭煤场2座,煤场总容量50万吨,项目总投资9.6亿元,建设期为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