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阻碍双边贸易增长的主要障碍,一是剩余关税壁垒,二是“边境内”监管障碍。
■ 消减剩余关税相对而言难度不大,谈判成败将主要取决于农业和“边境内”监管障碍这两大难题。
德国总理默克尔26日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柏林举行会晤。克里在会晤前敦促美国和欧洲抓住难得机会,达成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协议。
美国和欧盟上月宣布,今年将启动美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但这两个经济“大块头”要在两年内完成谈判,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美欧互为世界上最大贸易与投资国,平均关税已降到3%—5%之间。当前,阻碍双边贸易增长的主要障碍,一是剩余关税壁垒,二是“边境内”监管障碍。美欧建立自贸区已酝酿多时,之所以现在能取得突破,主要原因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多哈谈判陷入僵持的情况下,美欧都试图通过自贸协定谈判,消除上述障碍,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目的。
但是,美欧要完成自贸谈判困难重重。有分析认为,消减剩余的关税相对而言难度不大,而谈判成败将主要取决于农业和“边境内”监管障碍这两大难题。
农业对美欧双方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欧盟对农业补贴每年高达5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美国年度支持农业经费为110亿美元,居全球第三。政府对农副业补贴增加了财政负担,同时又人为抬高了食品价格。如果美欧自贸区谈判能取得相互开放农产品市场、又相互降低或取消农产品补贴的成果,在债台高筑、赤字高企的当下,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但是,各自的农业利益集团会轻易让步吗?成千上万农场主会同意吗?大西洋两边的政客能承受失去农业人口选票的风险吗?此外,欧盟对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含有激素肉制品以及鸡肉的限制也是困扰双方的难题。
至于双方所力推的监管统一,也将对谈判构成巨大挑战。一是涉及面广。双方交易量巨大,无论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还是投资,只有符合输入国的标准、认证或规定才能成交。二是美欧双方都已形成各自监管体系,互不兼容。欧盟有关这方面的规定汗牛充栋,长达10万页之多;美国在这个领域也丝毫不亚于欧盟。三是监管统一是两大体系的碰撞,是利益的博弈。美欧一直试图实现“贸易管理规则一方批准,两地自动适用”的设想,但17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谈判势必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过程,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然而,美欧领导人都“画饼充饥”地声称,这是一次改变全球贸易游戏规则的谈判。显然,美欧企图绕开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在科技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的制高点,通过区域贸易安排,主导形成更高、更新的贸易规则,重塑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对此中国要有一份淡定和自信。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世界力量对比日益均衡化,没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参与,任何全球性问题包括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的改革,都不可能获得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