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海国际多式联运峰会暨展示会(Intermodal China)于9月24至25日在上海召开。峰会以“直面货主真实需求,推动联运持续发展”为主题,得到了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及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集聚区的鼎力支持。
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先生、欧洲多式联运协会秘书长Peter Wolters先生、美国BNSF铁路公司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刘诚东女士、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先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女士、德鲁里航运咨询首席海事顾问Tim Power先生、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为宇先生、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华北区总裁方雪刚先生等发表了精彩演讲,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航运界网作为大会的支持媒体,进行了全程直播报道。
源于南美巴西的Intermodal展会于2013年首次登陆中国。Intermodal南美展已成功举办19届,是全球第二大物流、国际运输展览会。Intermodal China致力于整合联运供应链资源,了解货主真是运输需求,打造中国多式联运解决方案战略平台。
铁路是我国多式联运短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在发言中介绍,2011年,中国铁路运量39.3亿吨,完成489万标准箱,占铁路货运总量的2.34%;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18%。他提出,铁路运输是我国多式联运的短板,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和运输能力的长期紧张,影响了其参与多式联运的主动性。
但他也同时表示,随着我国铁路系统政企分开的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铁路运输未来在我国多式联运中将大有作为。
铁路货运优势多
美国BNSF铁路公司中国首代刘诚东女士介绍了美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概况。
铁路是美国最重要的货运方式,全美40%货运依靠铁路。其优势是能节省约1/4燃油,且无高速公路拥堵之忧。运量大、运输成本低、低碳排放量也是美国青睐铁路运输的重要原因。据统计,火车碳排放量只占全美运输工具碳总排放量的1%左右。
WTO作用因自贸区范围扩大而减弱
欧洲多式联运协会秘书长Peter Wolters在演讲中称,目前,美国和欧盟正进行自贸区谈判,如果一切顺利,将于2015年建成,而中国也正在和欧盟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自贸区范围的扩大将使得WTO作用逐渐减弱。
此外,他认为,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和北极航线的开发将对航运业带来重大影响,前者有助物流成本降低,但他建议业界暂时不要对北极航线抱有太大希望,因其还处开发状态,尚需要大量的成本。
国家暂不会批准第二批自贸实验区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先生发言时透露,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成熟之前,国家暂不会批准新的自贸区。但他也同时表示,包括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前海在内的多个区域都有望成为下一批自贸试验区。
在谈到为何要建立自由贸易实验区时,陈波称,建立自贸区的内因是我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愈发明显,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高,外因是WTO多哈回合无法推进,区域性自贸区发展迅速。因此,我国对建立自贸区的要求是紧迫的,也是必然的。他强调,“上海自贸区绝不是升级版的保税区。”
据了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于9月29日挂牌,10月1日起正式启动。
中远货运将迁至上海
25日上午,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为宇在峰会演讲时对媒体透露,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将整建制从北京搬迁至上海,预计搬迁工作将在本月内完成。
降价不能促使货量增长
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华北区总裁方雪刚对航运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班轮行业特性之一是货物运输需求几乎没有弹性,降价并不能促进货量增长。而马士基盈利的秘诀在于以服务取胜,但最近竞争对手的服务也逐渐赶上,导致最后只能"拼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