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日起,国家再次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本次出口退税率上调涉及我国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共计2600多个10位税号商品。这是我国今年内第3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去年8月以来第7次上调。
而事实上,出口退税即使在经历了10个月的第7次上调后,依旧还有一定的上调空间。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家将“两高一资”以外的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几乎都上调到17%,所有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平均达到15.5%。而目前所有出口产品的平均出口退税率只有11.8%。那中国面对出口形势依然严峻,还将会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吗?调整出口退税率能够达成国家预期效果吗?实事上“上调出口退税”是国家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一种用政策手段搭建的,有利出口的平台,但企业自身要想扭转其出口不畅的局面,还要看各自的内功是否修炼到家。
采取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方式稳定海外市场需求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财税手段。从短期看,有助于降低出口企业成本,对于稳定出口有促进作用。对企业而言是最直接的利好。但事实上对出口的拉动作用是绝对有限的,尤其是在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靡的情况下,并不足以扭转当前企业出口的颓势。另外,退税率上调的优惠并不能完全被国内企业所享受。从目前的国际贸易需求形势来看,出口退税将会鼓励国内厂商向国外市场继续压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替发达国家的消费掏了腰包。企业只有接到订单才能解决问题。在“渠道为王”的竞争年代,订单和销售渠道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