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侦查,6月17日,台湾高雄地方法院检察署宣布将高雄港务局局长谢明辉等官员,以及长荣、阳明、万海、日邮、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航运商高层,一共46人以诈欺、贪渎、伪造文书等罪嫌起诉,并要求法院对涉案官员从重量刑或处以适当刑责。根据起诉书内容显示,高雄港务局为了提升货柜吞吐量,三年前制定了“货柜增长奖励措施”,鼓励员工拉拢航商争取业绩。员工为了争取绩效,变相勾结包括阳明、美国总统公司(APL)、台湾日邮公司、万海等航商,虚报货柜营运量,制作假绩效,共同诈领约三亿三千万(新台币,下同)的奖金。据检方称,部分航商已经将其所涉嫌诈领的1亿多元新台币奖励金缴回,但此事仍严重损害了台湾与高雄港的形象和声誉。
据台湾媒体报道,高雄港务局制定了为期三年的“货柜量成长奖励措施”,包括货柜装卸量成长奖励金、6万吨以上货柜轮碇泊费打六折等措施。港务局内部也有绩效奖金,鼓励员工拉拢航商。只要航商的货柜装卸量超过与港务局所约定的目标量,则每增加1万TEU(即20尺标准货柜),即可免除管理费与码头租金新台币300万元。
台检调人员指出,高雄港务局为获取集装箱装卸量较好的世界排名,与航商勾结虚报装卸量。造假至少三年,若航商造假造得太离谱,“港务局”官员还会主动修正,是“典型共犯结构型的集体舞弊”。据了解,调查发现,高雄港每座码头每年装卸量极限是45万TEU。航商为配合“港务局”造假,竟然申报70万TEU,“港务局”人员担心被拆穿,主动帮忙更改。另外,高雄港受制于码头水深、腹地不足等因素,集装箱装卸量最大极限是994万TEU,而“港务局”官员竟夸称高雄港已是突破1000万TEU的大港,还大肆庆祝发奖金。根据检方调查,高雄港2006年及2007年的实际货柜装卸量,分别仅有931.7万TEU及972万TEU,但在2006年虚假增报了45.6万TEU,2007年更虚假增报53.6万TEU,使2007年高雄港账面上所公布货柜量突破1000万TEU,达到1025万TEU,营造出一片成长的荣景。其后,高雄港务局向前述五家航商发放了计约3.3亿新台币的奖励金。
曾风光一时高雄港作为台湾最大的国际港口,承担着全台一半以上的货运吞吐量,以及74%的货柜装卸量。营运绩效和吞吐量排名,一向被视作是台湾景气和经贸地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前,高雄港曾在1996年至1999年间,稳居全球第三大货柜港的地位;然而在2000年被韩国釜山港超越之后,排名就一路走跌。2000年退到第四,2003年第五,去年掉到第12名,首次跌出10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