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四川省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加快长江干线老旧运输船舶、小吨位非标准船舶退出运输市场,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航运作用,5月9日,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在泸州市麻柳沱码头省轮造船厂举行了“四川省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船舶拆解工作启动仪式”。仪式由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局长许东明主持。
泸州市副市长梁伟华致辞指出,泸州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全市现有水路运输企业达到44家,在册营运性运输船舶603艘,38.09万载重吨,6123客位,对推进船型标准化进程责任重大。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炜强调根据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部署,四川省将用三年时间淘汰小吨位及老旧船舶,中央及地方财政各按50%的比例,用于补贴船舶标准化工作,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测算本地资金需求,抓好资金落实。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冯文生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扩大宣传,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船主的理解配合,确保《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各项措施和要求全面落实。并宣布四川省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船舶拆解正式启动。
长江航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沿江各省市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三峡电站建成后,上游航道条件明显改善,给四川省内河水路交通及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条件。但是,长江运输船舶平均吨位小、船型杂乱、部分船舶技术落后、安全性能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长江黄金水道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此,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沿江八省二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加快长江干线老旧运输船舶、小吨位非标准船舶退出运输市场,促进航运结构调整。结合方案,四川省将用3年时间完成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工作启动仪式的召开,标志着四川省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对改善全省船舶运力结构,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内河航运体系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