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从航运起家,在过去166年历史里,航运业一直以来是香港经济支柱之一。随著社会变迁,经济转型,香港渐渐成为亚洲的一个主要航运中心。
香港成就今天的光景,是建基于其健全的法律制度、开放的营商环境、成熟的金融体系和多种族文化的共融社会。从种种的历史因素及被视为进入中国的门户,许多船公司很早已扎根香港,从事本地及国际航运业务。
在上世纪60、70及80年代,香港人从事航海业者甚众,海员人数在最高峰期达到八万多人。这些人才后来在支持香港航运业的发展上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著香港社会经济增长,在90年代海员这一职业亦被社会上其它职业所取代。
但香港航运业并没有停下来,在60至80年代航海人才的支持下,仍然持续发展。可是,随著这一辈人才老化,近期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这一种不为人熟悉的职业,待遇和就业前景都是非常美好,将是现代青年的出路,现把这行业的内涵,如职业的安全性、进入行业的途径及前景作一详细介绍。同时,亦登录了一些学员对行业的看法。
现代船只的装备、安全性、生活条件
历史上船只遇难的事故不胜枚举,著名的海难有铁达尼号邮轮等等。航海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一门高危的行业,而且生活条件差,虽然工资比岸上工作高,但很多家长都不鼓励其子女参与航海事业,宁愿他们留在香港干一些工资低但低危的行业。但这只能说是从前的情况。
因应过往船舶的事故,国际上成立了国际海事组织,不断地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进行规范。今天的远洋船只,不论在构造、设备和运作上已日新月异,现代船只可被喻为一间五星酒店放在一架747飞机上。它既有酒店的豪华配套设施亦同时拥有大型飞机的精密设备。电子导航及双重雷达均为先进的设备,可避免碰撞及航行上的危险。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均能收到即时的天气报告及预报,船舶因此可避过恶劣的天气,令航行更加安全。
现代船只对其在航行中会遇到的问题,如船体结构、防火、逃生等等,都受到充分的关注。电子计算机的成长为船舶结构的设计同样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船舶在还未建造前已在电子计算机建成,每一个设备已在这虚拟的船体上安排好,设备与设备间的关系及协调性得到充分的考虑。船舶的结构强度及其适用性亦大大地提高。一般来说,船只安全度是和排水量成正比的。而绝大部分香港注册船只均属高排水量类别。
无论是房屋或船只火灾都是其头号敌人,国际海事组织经过近二十多年多方面不断的努力下,防火结构和防火系统规范已甚为成熟,可以说比房屋的要求还高。在航行中船只酿成重大事故的火灾已差不多绝迹。
作为船上工作人员生命的最后一条防线,国际海事组织对船员救生设备亦非常重视,不断推陈出新,如开趟式的救生艇变成密封式等。船上亦提供了多重救生设备,如救生衣、救生筏、救生艇等等,确保了船上出现无法挽救的事故后,以供船员安全逃生之用。现今逃生设备均通过了多方面及全面的测试,使船员在逃生时受到的环境影响减至最低。
在海上救援上,由于卫星通讯的发达,船只安装的定位系统、导航系统、远程识别跟踪系统和求救系统是船上必备的系统。它们所发出的讯号均可为各个地区成立的救援中心及就近的船只所接收。因此,接报后搜救资源赶赴肇事地点所需的时间相对短暂。
国际要求,船员在成为海员前,必须要通过培训并考取规定下的证书,以确保他们对船只的认识和对船上工作的意识。
船舶远洋航行,船舶是船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所以为保持船员的工作兴趣和安全,船上一般的起居条件均甚为规范。起居饮食和工作的条件均比陆上工作的为好,并受到了国际劳工组织所制范。
香港海事处作为香港船舶注册船只的监管机构,非常注重旗下船只的质量和安全,除积极执行国际海事组织推行的安全管理系统外,还建设了船只质量监察系统,配合了国际海事组织实施的港口国监督检查制度,监察注册船只的质量。在香港注册船上工作,其安全性毋需置疑。[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