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的成长史,注定非同寻常。
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内河港口新宠,被万众寄予厚望。2月9日,《武汉新港空间发展规划》、《武汉新港集疏运网络规划》、《武汉新港产业发展规划》三个专项规划,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通过,武汉新港的“人生格局”已基本形成。2010年,身处营养丰富“发育期”的武汉新港,正向着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目标迈进。
政策优势之利
“武汉新港项目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他们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对武汉新港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武汉新港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是省委、省政府,武汉新港的成长同样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2009年12月,张德江副总理一行来到湖北调研期间,专程视察了武汉新港阳逻港区。张德江指出,规划建设“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武汉新港,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湖北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和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中央领导的认可,让武汉新港建设一路顺风顺水,武汉新港正享受着诸多的政策便利。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2月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武汉新港建设总体规划》以来,武汉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国际一流、留有余地、无缝对接、环境协调”的要求,组织编制了一批武汉新港专项发展规划。武汉新港管委会将按照“一手抓规划建设、一手抓机构组建”的要求,研究并协调解决新港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有关问题,以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新港建设。
强身健体之为
在优势政策的指导下,发育中的武汉新港各项机能正日趋成熟。武汉新港建设项目共计81个,总投资达956.5亿元。其中, 26个在建项目中,阳逻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等港航项目有18个,花山大道等集疏运项目有8个。目前,亚东水泥码头、武钢江北深加工基地码头等项目相继完工;阳逻集装箱二期码头泊位主体已交工验收,进入设备安装和堆场施工阶段;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配套码头、花山大道、汉江航道二期整治、花山码头一期工程、金口重件码头、成宁葛洲坝水泥配套码头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武汉新港江北快速路已于2009年底正式动工。阳逻集装箱物流基地、江南铁路、金口港区大件运输通道、鄂州鸿泰钢铁综合码头、黄州新港港区公路等5个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前期工作,将于近期开工。此外,武汉新港正策划总投资696.02亿元的其他50个项目。
在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的同时,武汉新港招商引资,投融资平台和信息化建设也正在进行时。记者了解到,2009年10月14日,在深入探讨和反复磋商之后,武汉新港与中外运长航集团签署了《武汉市政府与中外运长航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共同促进长江航运及加快武汉新港建设达成共识,将重点在航运、物流、造修船、船舶租赁、港口、旅游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近期,武汉新港正在与中交二航局、中交二航院等央企进行深入沟通,寻求战略合作。
在投融资平台方面,武汉新港也不断传出好消息。2009年9月成立的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已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授信总额415亿元的合同,作为武汉新港重要的投融资平台,该集团帮助武汉新港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开始启动武汉新港信息化建设,以打造武汉新港电子枢纽为目标。据悉,由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牵头、国内一流专家参加的规划编写小组,在对有关港区、部门及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专题调研之后,已研究形成了《武汉新港物流信息平台规划》。该规划将通过构筑一个港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公共物流信息交换政策标准和信息安全两个保障体系,搭建统一数据交换、公共物流服务和宏观决策三个公共物流信息功能平台,实现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监管部门和服务机构四大类的数据交换和协同,提供大通关、集疏运联动、电子商务、监管联动和物流应用托管等五大类公共物流应用服务,实现港区物流产业管理数字化、营运网络化、服务一体化和决策智能化。
航运中心之梦
成为航运中心,一直是江城武汉的发展之梦,更是成长中的武汉新港的目标。尽管这个目标曾有多种叫法——武汉航运中心、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长江航运中心,但武汉新港从诞生到如今近两年时间的快速推进表明,曾经声名远扬的内河航运之都,正朝着现代航运中心的目标大步地靠近,假以时日,必定绽放辉煌。
业内人士认为,考察一个内陆港能否成为航运中心,需要从内陆港的实力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规模、信息化水平、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空间条件(区位优势、集疏运网络)、腹地经济(经济发展潜力、腹地经济问题、腹地产生的适箱量、经济外向程度)以及软环境(入驻物流企业、政府及海关等监督机构的支持与配合,周围同类型内陆港的竞争)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航运中心分为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如伦敦)、以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如鹿特丹)、以货物中转为主(如新加坡)三种类型。
武汉港务集团董事长何跃明告诉记者,目前长江中游地区如荆州、宜昌、长沙等地的集装箱运输已经形成了经由武汉港小船换大船的格局。武汉新港建成之后,凭借其强大的中转能力,必定能吸引更多的班轮公司进驻,在武汉开展航运业务。中外运长航集团等大型企业牵手武汉、参与武汉新港建设,也将有效地促进武汉新港成为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中国港口集装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