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4月20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在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在各地拉开帷幕之际,各地海关采取销毁进出口侵权货物、打假技能培训、知识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4月20日,宁波海关采取碾压、焚烧、填埋等环保方式,集中销毁了价值超过500万元的侵权货物,包括76900只假冒“虎头”商标手电筒,6000台假冒索尼(SONY) 先锋(PINEER)音响等。在深圳,海关销毁了包括化妆品、汽车零配件、饰品、游戏机及配件等在内的侵权货物85万余件,案值600余万元。在福州,来自海关业务一线的50余名执法关员,接受来自福耀玻璃、耐克、阿迪达斯等公司知识产权代表的“打假”培训。
今年,大连、杭州、天津等海关加大“打假”力度,在口岸堵住一批假货。其中,天津海关已查处出口侵权货物案件23起,涉及服装、运动鞋、帽子等,总值246万元。深圳海关查获侵权案件80宗,同比增长27%,案值近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