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保税(港)区工作会议上,青岛保税区在全国首创的“区区联动”典型经验,得到海关总署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引起与会者的广泛认同,认为青岛保税区实施的“区区联动”,是把国家赋予保税区经济辐射拉动作用具体化的一个创新,为全国保税区政策功能的更大发挥及空间拓展提供了经验。
据青岛保税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怀岳介绍,保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其功能政策的最大化发挥,“区区联动”,就是保税区发挥“小区域、大作为,小亮点、大辐射”作用的一种探索。2004年以来,青岛保税区先后与沿济青高速公路一带的济南、淄博、潍坊、滨州,沿海一线的日照、威海、烟台等市,以及青岛市平度、莱西、胶州、胶南等地建立了沟通合作机制。特别是2006年以来,保税区加强与相关联动区域在功能、政策和项目上的对接、互动与合作,探索性地采取了“园区启动、项目带动、产业推动、信息互动”四种模式,通过园区开发、招商合作、开发园中园、园区一日游和复进口业务推介、申办保税仓库或保税物流中心等多种方式开展联动,加强了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和联动区域物流产业与优势资源的对接,整合了当地仓储物流资源,拓展了现代物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新空间。
如今,保税区成功探索出的以国际贸易为主的“邹平模式”、以一日游和物流分拨业务为主的“东营模式”以及以外贸进出口业务为主的“邹城模式”,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让内地企业充分享受到保税区功能、政策所带来的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迅速增加了保税区的物流量,目前,来自中西部的物流业务占了保税物流业务总量的78%。
此外,青岛保税区将政策功能方面的优势和联动区域的土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行联合招商,把保税区特殊的政策优势变为联动区域的招商优势,推 动了占地2000亩的保税区平度工业园和投资8000万元的潍坊科技产业园等联动园区的招商引资。今年1至7月份,共引进各类项目6个,其中大型物流项目1个,总投资8000万元。同时,引导圣元乳业、优先出锐、乔瑟食品等区内企业在联动区域建设生产基地21个。
据统计,青岛保税区实施“区区联动”的3年间,共在周边地区开发建设“飞地式”园区3000多亩,先后为联动地区引荐项目66个,总投资近14亿元。同时,与省内210家企业开展了“园区一日游”和出口业务,上半年仅“园区一日游”业务,就为省内加工贸易企业节省进出口成本3000多万元。 [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