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9:00,江西铜业的报关员在南昌海关办理了从厦门口岸进口一批铜精矿的通关手续,通关信息很快就通过海关的联网系统传到了厦门海关。17:00,当江西铜业委托的厦门外代报关行小汪拿着报关单证传真件前来厦门海关时,关员调出电脑信息一核对,便办理了放行手续。“‘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这种模式真是不错,比原来快了两天呐。”小汪一边准备提货,一边乐呵呵地说。
从远离内陆的东南部海港进出口,货物要跨海关关区流转,怎么才能又快又便利,是内陆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海关考虑的问题。小汪告诉笔者,以前江西铜业委托他们直接在厦门申报进口,但货物清单、合同、发票却在远在南昌的企业手中,要把这些资料寄到厦门来报关,要是资料不清楚,或有修改,还要再寄一次,时间就耗在这上面了。现在海关推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江西铜业直接在南昌办报关手续,厦门海关一收到南昌的放行信息,他凭传真件就可以去提货了。今年江西铜业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进口了45000吨铜精矿,由于通关便利,明年还打算再扩大规模。
据厦门海关监管通关处李俊玲处长介绍,就在十七大召开的第三天,即10月17日,该关便牵头与福州海关一道携手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西宁等西部海关在厦门联合签订了《区域通关改革联系配合办法》,在“海西”和上述地区间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使用该模式后,内陆的企业可以选择在当地的有关海关机构报关,办理交单审核、缴纳税费等通关手续,货物到达口岸后,企业就可直接提货,从而实现了跨关区通关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进一步畅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东部“出海口”。这一有益尝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贸“对接”、优势互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该通关模式启动以来,厦门海关作为口岸海关,已验放中西部企业进出口货物58万吨,货值2.25亿美元。[中国海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