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唐山曹妃甸新区的开发、石家庄内陆港的开港运营、秦皇岛山海关机场的临时对外开放、秦皇岛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沧州黄骅港区的建设及渤海新区、廊坊出口加工区等的筹建……河北经济建设向着“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大踏步前进。
石家庄海关积极适应地方建设发展思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融入河北经济建设的大格局,深入落实“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十六字方针,在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做好曹妃甸、山海关机场各项工作”、“做好石家庄内陆港监管工作”“推动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建设”等内容的《服务促进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十项举措》,支持河北外向型经济发展。
曹妃甸工业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投资最大的工程,投资规模超过三峡工程。作为河北的“一号项目”,石家庄海关始终把支持曹妃甸开发开放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树立“大曹妃甸”意识,全力支持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早在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初期,石家庄海关就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为工业区建设出谋划策,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工作;同时,积极跟踪关注工业区建设进展情况,对大型项目进行前期介入和跟踪服务。曹妃甸工业区临时开放后,石家庄海关专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监管组在港区驻守,当时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一日三餐缺少蔬菜不说,就连日常饮用淡水也不能保证。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唐山海关驻曹妃甸监管组的关员们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依法监管、高效监管,维护了曹妃甸港区良好的进出口贸易秩序,圆满完成了各项监管任务。今年1-10月,唐山海关驻曹妃甸监管组共监管进出境货物1446.7万吨,船舶106艘次,人员1317人,征收税款8.46亿元。
9月13日,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负责人张晓军经理亲手将印有“为建设曹妃甸做贡献,工作严谨、高效,服务热情周到”的锦旗送到唐山海关人事政工科常义科长手中。张经理激动地说,“感谢海关为保障曹妃甸煤码头项目的施工进度,加班加点,高效办理减免税手续。同志们辛苦了! ”
“内陆港的通关效率高,多亏了海关同志们的服务好!”河北安达报关行有限公司的报关员刘杰感慨地说。
原来,在石家庄内陆港通关的企业多采取“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且以出口为主,在区域通关模式下,企业须事先录入出口预配舱单传至口岸海关,然后再向属地海关申报,如此一来,口岸舱单录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货物能否顺利通关。为避免在申报阶段退单、影响通关速度情况的发生,石家庄海关采取“跟进式”服务,在报关单录入前,主动和天津海关联系,查询舱单基本信息和申报情况,对舱单录入不规范或不及时导致退单的问题,及时沟通反馈。
“跟进式”服务体现在通关环节的方方面面。船期在周六、周日和周一的,石家庄海关会在周五将通关信息告知口岸海关协调安排,保证货物及时集港出口;查验环节出现问题的,积极与口岸海关配合,主动联系企业解决问题。截止10月底,石家庄海关已在内陆港接单288票,监管货运量5770吨,征税373万元。
为方便河北企业更好地利用天津港和青岛港,05年以来石家庄海关先后与天津海关、青岛海关签订了《区域通关备忘录》,使企业享受“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通关便利。截止目前,石家庄关区适用“区域通关”业务的企业已达64家,今年1-10月,海关办理区域通关报关单2624票,监管货运量233万吨,货值3.3亿美元,征收税款3.01亿元。
作为首批区域通关改革的受益者,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的刘经理介绍说,“区域通关”除了节省通关时间不说,一个标准集装箱大约可节省运输费用300元,全年下来光是运输费就能省十几万。
此外,石家庄海关还努力实现区域通关改革的“两拓”,即进一步拓展区域通关改革适用企业范围,降低门槛,由仅限于A类企业放宽到管理规范、守法程度较高的企业;进一步拓展实施区域通关的口岸海关数量,在与天津、青岛口岸海关开通区域通关的基础上,加大与北京海关等河北进出口业务集中的口岸海关的区域通关合作力度,逐步实现河北企业在主要口岸海关均可适用“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新模式。
以曹妃甸新区为代表的一系列建设项目已经点燃了整个河北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热情。海关总署为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于近期研究制定了《海关总署关于支持河北省以曹妃甸新区建设为重点开发开放的意见》,从8个方面16项具体措施着手支持河北开发开放。石家庄海关将以此为新的出发点,深入落实总署要求,争做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排头兵,推动河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中国海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