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后弥漫在全球航运业中的悲观气氛,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表示,全球化进程没有逆转,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从长远来说,航运需求仍然旺盛,航运业界应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处于目前的环境,船公司应加强与货主、贸易商、码头、银行、造船厂等方面合作,共渡难关。魏家福在“2008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称,短短半年内,由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导致航运市场受到强烈冲击。代表行业景气周期的BDI也由万点高位迅速跌破至八百多点。
未来半年市道难好转
而干散货市场的波动剧烈,使得近期二手船价格骤降,一艘5年船龄的海岬型散货船价格从9月初到现在已下跌超过7000万美元。油轮的情况略好,但在10月13日至17日这一周也下跌了740万美元。鉴于近期市场状况,某些船舶经纪公司已经拒绝披露二手船的价格数据。他认为,目前恐慌的局面终将过去,然而更深层的忧虑却挥之不去。忧虑是来自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后,国际贸易量的增长亦随之下滑,航运业需求会持续受到冲击。
以集装箱市场需求为例。预计今年全球的集装箱吞吐量要比去年减少5.5%,而且至少在未来半年内不会出现好转的迹象。此外,美国、欧洲、亚洲大量钢厂减产皆将影响干散货运输市场的需求。在需求减少的同时,船舶供给量却十分巨大。据克拉克松的统计,2007年全球造船行业在手订单占现有船队运力的比例,散货船约为58%,油轮约为40%,集装箱约为47%,均处于历史高位。这些订单在未来的两三年将转化为实际运力。
进口原油运距不断加长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上月24日开会决定11国自本月初起每天减产150万桶,油轮运输市场必然会因此受到影响。他预计,2008年全球干散货运量增长仍可达到5.2%,明年增长率约为3.5%,增量主要来自铁矿石和动力煤的运输。此外,由于浙江镇海、山东黄岛、岱山等储油基地相继开始注油,因而中国原油进口运输需求仍然旺盛。同时,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非洲和中南美洲的比重越来越大,运距会不断加长。
魏家福称,新船入市的压力也并没有想象中大。技术工人和船员短缺,发动机、船板等主要零部件短缺,及信用危机等几个因素将导致大量订单出现交付问题。此外,国际海事组织强制单壳油轮淘汰的规定即将生效,单壳油轮淘汰量将在2010年达到高峰。[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