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和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等7件来自法国奥赛博物馆的“国宝”,于5月1日如期在上海世博会法国馆震撼登场,成为开园首日最受观众热捧的展品之一。目睹此情此景,几位亲手验放这批珍贵展品的上海海关关员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小美人鱼”揭幕前验放
此次上海世博会,集中了世界各国的珍宝:丹麦哥本哈根的象征“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捷克布拉格查理大桥上的浮雕、希腊的雕塑、登上过月球的俄罗斯月球车、日本的智能机器人……此外,从全球各地运往世博园的还有大量建馆物资、布展物资、各类展品以及纪念品,甚至风味食品。
这些物资价值之高、数量之大,通关时间之紧迫,在中国海关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此,上海海关成立了驻世博园区监管服务中心。中心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中心主任郑诚勇任支部书记。为完成世博物资通关这一特殊使命,中心推出了24小时全天候的通关服务,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工作日节假日,竭尽全力为参展方服务。这在海关工作中是一个创举。
由于入境的珍贵文物多,海关关员便提前走访市文物局、博物馆,在文物主管部门认可的前提下,实行通关、办证同步进行的监管模式。珍贵展品需细心呵护,为了避免两次开箱,中心还推出了“零距离”服务——上门验放。丹麦的“小美人鱼”就是这样,4月2日来到上海后在机场加封,随后一直在海关监管仓库“休息”,直到4月25日丹麦馆开馆之时,“小美人鱼”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关员才来到丹麦馆当场验放。中国海关的优质服务得到了丹麦参展方的由衷感谢。
两天两夜只睡了2小时
4月中下旬,由于冰岛火山灰造成欧洲航班延误,原定于4月20日到达的7件法国艺术品,直到24日至26日才分乘7个航班入境。
而从4月20日起,世博园已开始试运行,白天无法进馆验放,所有的查验工作只能在深夜进行。而6幅油画“躺”在保温箱中,保温时间从装箱到开箱只有40小时。查验科科长汤新连续几天深夜都来到法国馆,一丝不苟地为每一件艺术品办理通关手续。当验放完最后一件艺术品,他已经连续72小时没回家了。
许多展品都是临开幕才抵达上海。4月29日一大早,坦桑尼亚、肯尼亚、安哥拉等国家的代表着急地来到海关监管中心,说他们的木雕、油画等艺术品刚刚进园,而第二天他们国家的元首要陪同胡锦涛主席参观展馆,留给布展的时间不到24小时!中心立即派出多名关员前往展馆,以最快速度验放通关。
4月下旬,所有关员都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从4月29日至30日两天两夜中,查验科副科长徐震总共只睡了2个小时。
辛苦自己方便参展方
由于园区场地大,关员进馆验放都靠步行,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在仓库半天能验完10批物资,进馆只能验完一批,但参展方得到了便利。展品中,大的如德国馆直径3米的金属互动球,小的如仅零点零几克拉的比利时钻石;老的要数距今约3000多年的古埃及法老金面具,新的有刚下线的梅赛德斯概念车;甚至还有活的动物和植物——塞舌尔的象龟以及新西兰的银蕨。它们都经过海关关员之手,毫发无损地登上展台。
尽管累,但汤新和徐震他们很快乐,很自豪,因为他们是“向世界展示世博的第一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