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付货人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指出,货主被要求对集装箱的损坏缴纳附加费,但他们对损坏却并不负有任何责任。同时集装箱损坏费的费率和频率都在不断增加。有关人士还表示,在亚洲地区,船公司之所以能够任意收费是因为货主没有受到法律保护。除非亚洲政府采取行动,否则这类不公平收费会持续。
香港货主指责船公司及其堆场代理强迫其缴付所谓的集装箱损坏附加费。
香港付货人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指出,货主被要求对集装箱的损坏缴纳附加费,但他们对损坏却并不负有任何责任。调查还发现,集装箱损坏费的费率和频率都在不断增加。
一位未透露身份的香港货主表示,船公司要求货主为几乎所有运返堆场的空箱缴付清洁或化学物质清洗费用,甚至在货物很干净,用纸皮箱包装,并只在仓库经人手搬运出入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更有甚者,货主称船公司和堆场在他们能够提供设备交接单(equipment interchange report, EIR)证明集装箱的损坏与其无关的情况之下也强迫他们为损坏缴费。
一名货主表示,即使设备交接单上清楚标明损坏是在送交堆场後在码头造成的损坏,船公司也坚持要在空箱运回堆场时收取维修费用。
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何立基说,如果不交费,堆场就拒绝接收,或者集装箱拖车需要等候几小时之长,造成其他延误和额外费用,这是敲诈勒索。何立基表示,今年收到的对於不合理集装箱损坏费的投诉比往年要多三倍。
何立基说,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该情况出现恶化,这可能是由于这里集装箱短缺,在使用的损坏集装箱更多,或者船公司削减了客户服务人手,因此出现争端时更难解决。
亚洲付货人委员会主席John Lu称,船公司增收集装箱损坏费是不择手段谋取收入的表现。他说,货主需要缴付的紧急附加费(emergency revenue charges),明显已经是一项不符合自由市场逻辑的收费,而现在又出现这些损坏费。
John Lu说,在亚洲地区,船公司之所以能够任意收费是因为货主没有受到法律保护。除非亚洲政府采取行动,否则这类不公平收费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