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十一五”末,长江航道通过能力提高五成以上,长江货运量取得世界内河六连冠,拉动了沿江经济快速发展。
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介绍,“十一五”期间,长江下游航道初步实现了深水化,南京至太仓段航道水深达10.5米,太仓至长江口航道水深达到12.5米,3万吨海轮可常年通达南京,5万吨级海轮可常年到达太仓;中游荆江河段的最低航道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到了3.2米,枯水期通航紧张局面明显缓解;上游重庆至宜宾航道最低的航道水深从1.8米提高到了2.7米,达到叁级航道标准,实现了2,688公里干线航道全河段全天候通航。
长江下游是长江航运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也是长江沿线港口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目前货运量占全线一半以上。到“十一五”末,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断面船舶日流量高峰时可达3,000艘次以上,货运量相当於8条沪宁铁路、6条沪宁高速公路,潜力巨大。
长江航运经济技术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长江航道能力提高五成以上,其中上、中、下游航道通过能力分别提高了4,171万吨、2,362万吨和13,548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7.29亿元,每年可带动长江沿线地区GDP增长536亿元,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
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十一五”期,国家用於长江航运建设的资金达78.6 亿元,是“十五”期的3倍多,长江航运基础面貌大大改善。2010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已经突破15亿吨大关,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8亿吨,连续6年居世界内河首位,再创历史新高;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由“十一五”初的600吨提高到目前的850吨;长江港口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步伐加快,长江沿线一类水运口岸20个、二类水运口岸5个,沿江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 298个,并拥有南京、镇江、苏州、南通四个亿吨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