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运业运力过剩的大背景下,中海集运前三季度亏损15.8亿元,但无碍公司大手笔买船。日前,中海集运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10月28日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等4家公司签订集装箱船舶建造合同和选择船协议,将购置8艘10000TEU船舶,同时对购置另外4艘10000TEU船舶具有选择权,这些船舶将分别不迟于2013年和2014年交付。
11月1日,中海集运投资者管理部经理范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公司此举不仅是趁目前船价下跌谋求船队结构大型化,以降低成本,也是为2013年全球航运业务反弹做好准备。
中海集运“大手笔”买船
今年以来航运业一直在周期底部徘徊,中海集运也不例外。公司不仅在第一、第二季度分别亏损1.5亿元、4.8亿元,甚至在集装箱运输传统旺季的第三季度也巨亏9.5亿元。
不过,巨额亏损未能影响中海集运购船的热情,10月28日,公司与多家造船公司签订船舶建造合同,购置12艘船舶,所需金额共计11.31亿美元。
与中海集运斥资造船增加运力相对应的是,目前全球航运市场运能普遍过剩。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全球2011年所需集装箱贸易量为1.52亿TEU,而集装箱运力到年底将达1757.9万TEU。中海集运截至今年9月已拥有150多艘船,运载能力超过57万TEU,预计下半年还将有6艘船舶陆续交付,到年底总运力将达到近60万TEU。他认为,从11月份开始,集运市场将步入传统淡季,虽然春节前会出现短暂的出货小高峰,但中海集运第四季度经营状况仍难以回升。
押宝2013年机遇风险并存
看似不合理的逆势买船,在中海集运看来,却是一种机遇。
“公司最新的造船订单还是2008年下的,近两年都没定过新船。最近几年船价一直下跌,我们觉得是一个谋求发展的机会。”中海集运投资者关系部经理范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一些租来的船舶即将到期,买这些船也是为了填补船队的空档。“这次购置的船舶均为1万箱的大型船,正好可以使船队的结构大型化,降低单箱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