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不如变化快,业界一致看好的也欧航线如今却身陷沼泽,有如果过气明星般,不仅航线货量遭遇始料未及的增长放缓,而且之前各大班轮公司计划好的4月提价计划也没能够如期实施,是谁在从中捣鬼?昔日的耀眼光彩能否重现?5月再提价计划最终能否如愿以偿?
计划不如变化快,业界一致看好的亚欧航线如今却身陷沼泽,有如果过气明星般,不仅航线货量遭遇始料未及的增长放缓,而且之前各大班轮公司计划好的4月提价计划也没能够如期实施,是谁在从中捣鬼?昔日的耀眼光彩能否重现?5月再提价计划最终能否如愿以偿?
之前或许亚欧航线还以高傲的姿态去冷看美国航线的落寞,甚至还会有人嘲笑北美这条曾经的黄金航线终究抵抗不了次贷危机的风暴。然而,就在人们纷纷把投资重心转向欧洲的时候,亚欧航线却遭遇了这样的尴尬。据远东班轮公会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从亚洲到欧洲的西行航线集装箱运量同比仅增长了7.4%,对比去年去2月的猛增50%相比,今年初的增幅太弱。而与之相应的变化也已经让班轮公司的提价计划被迫推迟,部分班轮公司试图到5月份开始上调运价,也有班轮公司希望等到6、7月份再开始提价。显示,事态已经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家船公司高级负责人表示:不可否认市场稍有缓和,但原因却不明确。据有关专家分析,亚洲出口量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受中国春节假、大雪灾影响产生的连锁反应,一些工厂受影响而关闭的时间较往年要长;另一种解释是由于中国内需能力增强而降低了出口量;而欧洲的进出口商则认为是由于欧洲本身的库存仍高,致使贸易冷淡。
首先,人民币目前还在升值,对美元汇率据预测还有下降空间,尽管国家政策调控在一定程度将会缓和局势的恶化,但是汇率变动和出口政策变化使很多工厂将面临倒闭已是事实,相应的贸易也会进一步大幅萎缩。不管是欧洲的商品库存增加还是日益增强的中国内需,这些因素的影响已经注定出口量的降低。
其次,不可否认的就是航运界本身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或许只是看到运价的大失所望,那么是谁在背后拖后腿呢?亦有事实表明,在泛太平洋地区贸易萧条,航商将船舶转移的同时,新船只的投入使用不知不觉增加了运力,这同样使得亚欧航线的运费出现了自杀性降价,尽管不断推出的燃油附加费和各种计算方式缓解了班轮公司部分损失,但至今年2月为止,亚欧线运费从最高点上一路下跌。无疑,这对班轮公司造成的恐慌是不容忽视的,自然也会影响到航线运行的积极性。
2008,似乎还有很多的谜团等着我们去解,据之前就职于中外运的一位海运经理人表示:行业发展缓慢的看法已经被业界普遍接受。他认为航运高峰已经过了。一旦进入低谷,船公司就会出现亏损。此前甚至有大公司一年亏损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的案例,而且一连亏了10多年。相比之下,小型船公司则一年都亏不起。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小型船公司会慢慢倒闭,而大公司可以趁机加大市场份额。重重考验摆在眼前,是转战内线发展还是另寻出路?是抱团取暖,还是弃甲逃离?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再看下去的承受能力?[网络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