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殊监管区域为依托 重庆IT发展迅猛
“综保区刚开始试运行时,每天业务量不过十几票。现在每天都有1000多票,最多时有1400票。”重庆海关驻西永工作组杨传枢说道。而今年1-10月,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出口笔记本已突破了1000万台,货值达34.2亿美元。
西永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正是重庆加工贸易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今年1-10月,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分别为45.6亿、40亿和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倍、3.9倍和1.4倍,加工贸易占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达21.4%。
在这些统计数据的背后是重庆“整机+配套”、制造+研发”、“生产+结算”的加工贸易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俗称的“3+6+N”模式的逐步形成。重庆海关不断加大与地方的合作,积极支持重庆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加快加工贸易新模式建设,海关的专家团队提前介入重大IT项目的招商引资,宣传海关优惠政策和便捷措施,为IT企业“西进”提供政策上的指引支持。目前,由惠普、宏碁、华硕三家电脑品牌企业带来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和硕、纬创、仁宝等六家代工企业已全部落户重庆,而N所指的本地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企业也已达到340多家。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是重庆海关助推重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是助推重庆加工贸易新模式的最重要保障。”重庆海关关长马忠源说。该关在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的同时,不断优化监管与服务,助推“两区”功能和作用的全面发挥。重庆海关在推广“无纸通关”、“下厂验放”、“预约通关”、“分送集报”及TCS2.0(集成通)系统等便捷通关措施,极大节省企业物流成本的同时,还通过采用“在途监管”模式使“两区”进出口货物与机场、码头、车站等口岸有序对接,确保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使“两区”进出口物流全面提速,有力推动“两区”成为了吸引加工贸易产业集聚的最大平台。据统计,今年1-10月,“两区”已实现进出口总值52.1亿美元,同比增长41倍。其中,出口28.7亿美元,增长49倍;进口23.4亿美元,增长34倍。
发展加工贸易,物流畅通是关键。为此,在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重庆海关积极帮助重庆开通重庆至上海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渝欧空中货运航线,帮助TNT公司顺利解决进出口货物串飞问题,推动重庆港成为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在内陆地区的首个试点口岸,这些都极大推动了重庆加工贸易的大发展。目前,重庆至深圳的集装箱“五定”班列,在运费相当的情况下,运时缩短一半,运抵欧洲比到长三角还快2天;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使重庆输欧产品时间不超过16天,被欧洲商界誉为“新丝绸之路”,截止目前,该线开行专列17列,发送集装箱841个,货值达3.72亿美元。还引起中比两国海关高层重视,提出建立中比“绿色列车通道”的构想,这必将改变未来中国物流走向,使未来进项物流从中西部输散到沿海。
“上个月,保税港区二期已经通过了预验收,一旦封关,重庆的加工贸易总量还将有一个飞跃。”重庆两路寸滩海关关长马昌铭说,虽然没有封关,但这里已经吸引了宏碁、华硕两大品牌商及和硕、纬创、仁宝等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