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瑞士洛桑管理学院院长、国际航运专家罗润知在2008中国船舶与金融论坛举办期间表示,在航运企业追逐市场专业化的过程中,造船资本金被大量挤占。面对资本的不足,融资的困难,全球航运业将由传统的买船经营转而变为租船经营。这一论点获得了造船业界的一致认同。
航运企业越来越专注于产业链的完善,显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为了拓展在航运市场的份额,各航运企业在港口码头、客户服务、物流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大规模市场运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急速攀升,占全部投资额的比例越来越大。以中远集团为例,其旗下中远太平洋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签约投资的码头项目就达到21个,码头泊位数超过100个,年吞吐量达到3000万TEU。与此同时,信息化也被中远集团看作走向全球化的重要平台和手段,近几年的投入也十分巨大,仅其所属的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2000-2007年信息化投资就达到12.05亿元。完善产业链作为航运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航运企业势必会减少直接向造船企业订造新船的投入,而将资金转移到产业链的构建。如此一来,航运企业的造船资金就被大量挤占。另外近年来,新船建造越来越趋于大型化,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新船建造的成本日趋增加,如此以来,所建造的更大规模的船舶融资需求开始令航运企业难堪重负。在这样的背景下,造船准备金被挤占,航运商很难再拿出巨额资金来进行新船建造。
对于造船企业而言,这场变革的影响显然是深远的。不仅仅是船东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航运产业分工日益明确:订造船舶将由租赁公司或扮演相同角色的金融机构来完成,航运企业将利用优势强化运输的专业性不再会将资金或精力投入建造新船。对造船企业来说,今后打交道的可能是租赁公司或金融机构,但只要造船订单能有保证,就能将航运周期性波动给造船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航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