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被称作“民营船坞基地”的江苏靖江市,几乎所有船厂手头的订单都排到了2012年,但金融海啸袭来,仍让不少企业主感到阵阵凉意,在谈项目数量减少、难度增大。当前,靖江着手以岸线的审批权来控制“摊大饼”,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称“已不再新建造船项目,并向工业园区集中”,“逐步从规模扩张向提升产业质素转变,靖江的船厂不仅不死,而且要壮大、扩张”。
作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中国,造船业开始普遍感受到金融海啸的扑面而至。靖江市船舶办坦言,从今年9月份开始,再接船舶订单的数量确有减少、难度明显增加。
订单已收预付款 无退单
当前靖江市累计在手订单达2500万载重吨,且已全部交付预付款,并无发生退单现象。若能如期完成,不少船厂的效益仍较可观。“几乎所有靖江船厂手头的订单都排到了2012年”,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规划,到时靖江船舶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从数字上看来,这个县级市积蓄的能量是能令人刮目相看的:一个人口66万、年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的县级市,今年预计造船完工量300万载重吨,接近江苏全省造船完工量的一半,船舶工业销售超过3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而在3年前,这个总产值仅30亿元。
以控制岸线 严控新项目
出于对不确定状况的担忧,“现在已经不再新建造船项目,并且向工业园区集中”,刘建国实际上是在用岸线的审批权来控制“摊大饼”,明确工业项目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才能利用岸线,年物流量超过100万吨的项目才能使用岸线;在内陆项目布点上,紧邻沿江岸线的沿江高等公路两侧,重点发展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向腹地布点。“通过引导,逐步从规模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靖江的船厂不仅不死,而且要壮大、扩张。”
推动船企 境内外上市
2007年4月18日,新扬子船厂在新加坡成功上市,首次募集资金50.6亿元。而2006年底,靖江工商贷款余额只有55亿元,还不能满足江阴市一家公司的资金需求。半年之后,2007年12月,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登陆新加坡交易所,共发行37,310万股,以开盘价每股0.67新元计算,共筹集2500万新元。至此,靖江市成为内地唯一拥有2家造船上市企业的城市。
书记带头为企业上市服务
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是从对岸江阴市调任的一把手,那里被称作“江阴板块”,他显然重视资本运作,“鼓励大企业进行集成、参股,扶持一些有一定优势的配套企业、小型造船企业,借助大企业进行产业链的横向扩张”。去年,他组织了近50名靖江企业家赴江阴取经,邀请江阴上市公司老总现身说法,要求靖江企业家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继新扬子、东方重工之后,“今年将有3家企业在香港或上海上市,”刘建国透露,市里专门成立“上市领导小组”和“上市办”,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上市中的难题,也邀请了来自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的两位专家,给靖江50多家重点企业高层辅导上市基础知识。
2010年6至8家公司挂牌
更多民营船企的热情已经被点燃。据悉,亚星锚链、新世纪造船2家公司已进入上市审计程序,新世纪公司计划募集资金进军海洋工程领域。格菱动力、东华测试、江苏环胜铜业、荣联科技等6家企业也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或将于明年在境内或境外上市。三江电器和互感器厂两家企业已分别成立上市工作机构,正在进行上市前的改制和重组。预计到2010年,靖江将有6-8家公司上市,募集资金总量将突破150亿元。
刘建国透露,靖江将通过政府推动与政策扶持,大力促进公司股份制改造,不断丰富拟上市公司的优质后备资源,做到“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
资本市场是民企融资佳选
靖江船舶工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船企新接造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企业主们对于接踵而至的生意满怀欢喜之余也陷入了另一个尴尬:民营企业底子薄,融资和融资担保困难,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而船舶建造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造船资金需求量相当大,一艘船舶的保函或设备购款动辄数千万、数亿人民币。“利用资金优势加强与钢厂的战略合作、提高船东预付款比例、加大与银行远期结售汇力度来消化汇率风险、争取美元贷款”,与新扬子公司一样,这些已经步入做大做强轨道的民企的化解策略不少,但在与国有造船集团的竞争中,更多的民企倾向于选择资本市场这个坚实后盾。
错位发展 打造船舶产业链
靖江民营造船业经历了“从小到大”、“抓大放小”的过程,正在迈向“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目标。
从2004年开始,靖江在沿江布置了一批造船企业,对传统的机电产业,引导其为船舶产业配套。经过几年发展,当前已拥新世纪、新时代船、新扬子等4家规模较大企业。“与其他区域的造船基地不同,靖江以民营企业为主,4家企业支撑起了船舶工业的产业群体,其他小型船舶修造、拆船、船用配件企业为辅助”,刘建国透露,靖江的造船策略重在“抓大放小”,“扶持骨干企业,走专业化造船道路”,目标打造完整的造船产业链。
从造壳体 到制造“心脏”
以往,靖江造船企业主要是进行船舶的壳体建造,相当于总装车间,产品附加值低,“船舶的配套在我国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刘建国把船用动力系统比作“心脏”,同步培育船舶链式配套。今年5月,总投资25亿元的江苏安泰动力机械公司破土动工,“安泰借国际知名公司的专利技术生产柴油机,今后在世界各大洋行驶的巨轮上,会有靖江制造的『心脏』。”
引进技术 将制造“眼睛”
刘建国说,预计2011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船用柴油机生产企业。此外,靖江还引进了世界500强ABB公司的船用电机、英国的格菱船用锅炉。统计数据显示,2年前靖江船舶产业的配套率不过8%,今年已达40%,以电机、柴油机、锅炉为主的船用动力系统已经基本完备。其中船用锅炉、船用电机、锚链、船用电缆进入世界船舶制造业配套供应链。刘建国亦透露,“下一步将与国际著名企业合作,在靖江生产船舶的导航系统,让靖江船舶有自己的『眼睛』”。
“联合舰队”组成大基地
从1997年造出中国地方造船企业第一艘万吨轮开始,靖江新世纪造船公司一直是此间造船的龙头老大。前两年,新东方、新扬子两家外地船厂携巨资紧挨着在新世纪身边落户,莫不有一番“狼来了!”的危机和恐慌。原以为这座平静小城中将难免上演一场激烈商战,岂料3家企业各自发力,将优势集中在不同领域:新世纪、新时代公司以生产大中型散货船、油船为主体,当前企业70亿美元的在手订单中,造船吨位都在11万吨以上;新扬子公司以制造集装箱船为主,当前手持2500标箱集装箱船订单15艘、4250标箱集装箱船58艘;东方造船公司则抢占起重工程船、多用途船的制造领域,即将开建两个10万吨级船坞,扩大主打产品规模;南洋、长博公司主要建造万吨级以下拖轮、工程船、散货轮;新荣公司主要进行船舶修理业务,正在建设新的修船泊位和浮船坞,项目建成后年修船能力可达120艘。
有序竞争 企业发展壮大
“我们不用抢,造的船不同。”新扬子公司办公室主任侯浩芳站在工地上,甚至看得见不远处新世纪公司的巨型龙门吊。显然,“错位、联船”出海,让3家企业都尝到了甜头,由散装船、油轮、集装箱、特种船、超大船等组成的“联合舰队”蔚为壮观。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去年6月发布的世界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排名显示,这3家“新”字头的造船企业联手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
买设计公司 专攻核心技术
眼下,国内外众多企业争相投资造船产业,对靖江乃至江苏造船业都构成了压力。与此同时,钢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浮动,这些因素给造船业带来不小的影响。造船业真正的强大,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设计是造船技术的核心之一。今年初,新扬子公司投资3500万元,购买上海恒高船舶设计公司的60%股权;两个月后,又斥资1亿元,在上海外高桥购买一幢设计大楼,从而一举结束了长期以来借助外力设计船舶的历史,成为我国首家并购设计公司的造船厂。
新扬子1.3亿参股设计公司
“已经来了一批上海专家,”新扬子公司办公室主任侯浩芳指着一栋白色办公楼,“他们会长期驻扎在工厂,专门用于新型船舶的开发设计”。新扬子1.3亿元参股、购买设计大楼,决不是简单的买下一个设计公司,更是花大价钱买回了“大脑”和主导权。“过去造船企业只是制造船舶,设计版权一般属于设计公司”,侯浩芳表示,成为新扬子造船的控股子公司后,班底来自于原上海船厂设计所、现拥有150多名船舶设计人员的恒高公司开始为新扬子量身设计船舶,使其能够更好地控制设计周期,缩短建造周期。新扬子三期工程将在明年竣工,总占地3000平米、投资45亿元的项目全部投产后,侯浩芳说,“今年有10艘船交付,明年销售额将过百亿元,订单更是接到2012年的四季度。”订单再多也要考虑长远,不能只赚为别人造船壳的“打工钱”,已经成为靖江乃至整个江苏造船业预想抢占的另一制高点。[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