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枯水期以来,长江干线频频发生“超吃水”船舶搁浅事故,严重破坏航道,威胁长江通航安全。
据长江航道局最新统计,10月份以来,长江干线共发生40余起船舶搁浅事故,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太平口、窑监、界牌、牯牛沙等浅险水道,其中中游26起,下游16起,大大超过去年同期的10多起。
长江武汉航道局局长王先登介绍,由于今年长江流域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秋旱,上游来水偏少,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下落,浅情严重。目前,长江中游太平口、窑监等重点浅险水道维护水深为2.9米,为留足富余水深,只允许吃水2.7米的普通货船通行。由于“超吃水”冒险航行,枯水期以来,一些船舶频频在中游搁浅。
据介绍,“超吃水”船舶频频搁浅,严重破坏了长江航道条件,使本已十分紧张的通航形势雪上加霜。目前中游的太平口、窑监和下游的牯牛沙水道正在实施禁航疏浚施工,每天禁航时间超过4个小时,过往船舶积压明显,长江通航严重不畅。
目前,长江航道局已成立枯水期航道维护领导小组,并调集了18艘挖泥船、100余艘航标维护艇、15支测量队,以及1000多名航道职工在长江沿线展开疏浚和维护,24小时守护航道,保障枯水期长江通航安全。
与此同时,长江海事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在宜昌港、城陵矶港启动减载基地,对通过中游的船舶吃水实行严格控制,并对重点船舶进行全程护航,严防“超吃水”船舶进入长江重点浅险水道。[中国航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