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烟台海事局利用滚装车辆大型安检仪,对9个外贸出口集装箱进行了抽查。这种不须开箱即可判别是否载运危险品的集装箱安全查验新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一新的查验模式解决了外贸出口集装箱安全监管的一大难题。
一般外贸出口集装箱都会带有海关铅封,海事部门此前对怀疑载有危险品的集装箱进行检查时,必须拆除铅封后实施开箱检查,即使集装箱内没有发现瞒报的危险品,该箱也必需海关方面再次铅封并向海关重新报关,这样便影响到了整体通关效率;而不开箱检查又容易导致危险品瞒报上船,继而给船舶航行带来事故隐患。
为此,海事部门主动与烟台港务集团、集装箱经营等单位多次磋商,并充分利用滚装车辆大型安检仪这一现代科技手段,最终建立起各方联动的集装箱开箱检查长效机制,并涵盖了外贸出口箱、外贸进口箱和内贸箱三大方面。查验外贸出口箱时,利用大型安检仪的X光对箱内货物进行直观查验,实现不开箱检查;对于外贸进口箱,在集装箱场站完成现场开箱抽查,也就是在货主提货前完成;而对于内贸集装箱,则通过集装箱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标集装箱能在第一时间直接被放到开箱场地接受检查,不仅提高了开箱查 验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还为船方节省了堆场倒箱费用。
据了解,滚装车辆大型安全检查仪,此前多用于省际客滚运输船载车辆瞒报危险品的查堵,北方地区仅烟台、威海、大连等少数港口拥有。因其用电子安检取代了“问闻看摸”等原始检查手段,对非法载运危险品的船载车辆产生了极大威慑,车辆夹带危险品的查出率由1.1%下降到0.13%。
据统计,烟台港共拥有滚装车辆大型安检仪4台。充分发挥该资源优势并运用于集装箱瞒报危险品的查堵,无疑对提高集装箱通关效率、促进船舶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中国航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