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陆续影响实体经济后,导致全球经济一片萧条,而且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将持续,我国贸易事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复杂,出口形势更加严峻,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也将增大,吸收外资困难增多,贸易摩擦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经济的持续疲软导致需求急剧萎缩,使得作用于我国的贸易领域日渐不振。当然相比较与欧美经济的大幅低迷,我国的情况还是有所不一样的,相对来说,我国因金融受到的冲击并不太大,目前主要是国内外不少企业经营情况不太好,不良贷款在增加,但我国金融本身受到的影响不太大。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由于企业不良贷款增加对金融的影响和冲击,现阶段,中国的问题是因为出口订单下降,致使一些出口型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再就是影响到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
金融危机引发以来,我国各界商业人士都在思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扭转时下的危机。而从各方面来说,政府应该首先应当减税。其次,政府投资应多用于基础设施。再是在保证出口幅度的力度上,汇率调整要有阶段性的目标,要稳定汇率预期。还有就是要向优质企业注资。最后,就是在扩大内需的宏观下要更加关注民生。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扩大内需。
当然,自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就已经开始陆续救市,而且强化面对危机最关键是信心的态度。虽然11月份惨淡的外贸数据和12月份不容乐观的外贸形势,可以感受到对2008年严峻形势的无奈和对2009年形势的担忧。但是,国家已经表态,将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高度重视外需,甚至是千方百计地稳定出口的增长。
继商务部采取五大措施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包括财税金融政策、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和扩大进口。和七项政策措施,以“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涉及财税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外,更鼓舞人心的政策还在后面。
国家将调整加工贸易的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对加工贸易松绑。 暂停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账“实转”政策,这对于加工贸易类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减负有着现实意义。比如松开了保证金的“绑缚”。
此外,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帮助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中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等系列政策,也都表明了国家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决心。
如果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成功,将一改美金汇率最近频繁变动带来的收汇危险,当然,也将更加巩固我们贸易事业未来长期稳定良性的发展。[易舱网]